**中国罕见信贷下滑引发经济增长放缓担忧**

自2005年以来,中国首次出现未偿贷款下降的情况,这加剧了人们对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能面临更严重衰退的担忧。家庭和企业不再积极投资,而是选择偿还债务,这反映出他们对未来前景的悲观看法,从而可能形成经济表现不佳的自我实现循环。

信贷需求持续疲软,导致上个月流向实体经济的贷款减少了4300亿元人民币(约合600亿美元),这是自2002年以来的最大降幅。荷兰国际集团(ING Bank NV)首席大中华区经济学家表示:“贷款需求疲软往往是未来增长的负面信号。我最大的担忧是根深蒂固的悲观情绪,这是消费者和企业借贷意愿低迷的主要原因。”

信贷流动将在未来几年决定经济的节奏。对北京而言,现在的挑战在于如何提振国内需求,因为国内需求的低迷可能会长期阻碍经济增长,而国外的贸易壁垒也给中国的出口引擎带来了风险。

中国债券和外汇市场对贷款意外下降的消息反应相对平静,沪深300指数周四基本持平。由于流动性充足,中国股市基准指数在过去几个月有所上涨。

尽管如此,决策者们面临着微妙的平衡。中国政府试图解决价格战问题,并减少过度竞争,但同时又要避免引发大规模失业或进一步打击消费者的信心,而政府正希望这些消费者增加消费。

这可能很困难。在中国信贷数据公布后,官方媒体表示,控制中国产能过剩问题可能对贷款需求产生了负面影响。其他因素也在起作用。房地产市场恶化,消费补贴减少,这些都对家庭贷款造成了影响。由于激烈的价格战和美国的关税威胁,企业也减少了借贷。

7月份唯一的扩张出现在票据融资领域,这是银行在借贷需求疲软时用来增加贷款的工具。虽然现在就对日本式的资产负债表衰退风险发出警报还为时过早,但瑞穗证券亚洲有限公司高级中国经济学家表示:“我们确实担心房地产市场再次疲软。”

如果没有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北京可能难以刺激需求,因为根据中国央行2019年的一项调查,房地产几乎占据了家庭财富的70%。目前已连续第四年下滑的房地产市场可能要到2026年中后期才能触底。

上述经济学家表示:“如果我们确实看到房地产行业出现二次探底,那么负面的财富效应将对消费者信心产生更大的影响”,这意味着“政府补贴消费的努力”将是徒劳的。

自2022年以来,中国的信贷增长一直处于放缓状态。即使央行降息也未能扭转这一趋势。尽管在疫情之后出口额激增,但近几个月出口额的下降表明,中国强大的制造业也无法免受债务需求疲软的影响。

随着经济中的通货紧缩日益普遍,它正在恶化家庭和企业对未来收入和利润的预期。如果不及时解决通货膨胀问题,中国可能会失去增长动力,并陷入数十年的通货紧缩和低增长。

7月份的数据之所以显得更糟,是因为地方政府努力解决隐性债务问题,包括出售债券以偿还贷款,这可能会减少银行信贷量。中国人民银行旗下的《金融时报》也暗示,开展确保大公司按时还款的运动可能是企业借贷需求不佳的原因。

最终,由于决策者试图控制为产能过剩提供资金的低效贷款,经济方面的副作用可能会因产量限制而导致需求急剧下降。当局还需要克服地方政府和银行的阻力,它们有足够的动机维持无利可图甚至“僵尸”企业的生存,以维持就业并避免账面上的损失。这就是中国央行在信贷支持方面采取越来越有针对性的方法的原因。中国央行将越来越关注高层官员认为重要的五个领域,包括科技和绿色产业,从而不再像过去那样为整个经济提供广泛的刺激。信贷支持“将在某些领域撤退,在某些领域推进,而前者将是大量的”, “这将主要集中在产能过剩的行业。”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40
原因:

文章主要关注中国信贷下滑和经济放缓的风险,强调了房地产市场低迷、通货紧缩以及企业和消费者信心不足等负面因素,这些都对中国的经济前景构成了挑战。作者引用了多位经济学家的观点,进一步强化了对中国经济下行风险的担忧。

原文地址:China’s Rare Lending Slump Feeds Worry on Slower Economic Growth
新闻日期:2025-08-14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