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2025年7月现最大降幅,刺激政策重回视野**

2025年7月,中国经济增速遭遇年内最严重下滑,市场普遍预期北京方面将出台更多刺激措施,以应对贸易战带来的冲击。国内产能过剩的整治行动,也加剧了关税提升带来的负面影响。工业产值增速降至八个月以来最低,表明此前为赶在美国加征超过50%关税前而出现的工厂“抢跑”式繁荣正在消退。

基础设施和消费支出的疲软也是经济放缓的主要原因,凸显了私人需求依然脆弱的现实。万神殿宏观经济的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表示:“美国关税的影响似乎开始显现。虽然国内需求低迷,但不可低估中国为持久贸易战所做的准备,他们一直在保留支持措施,以备出口真正开始放缓时使用。”

这些数据可能为特朗普的贸易谈判代表提供更多筹码,以向中国施压。与此同时,美国国内的批发通胀数据显示,企业正将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美国领导人本周也收到了自身的经济预警。

尽管中国有望实现5%左右的增长目标(上半年已实现5.3%的增长),但野村控股和德国商业银行的经济学家表示,北京方面很可能在不久后采取更大力度的刺激措施。彭博经济预计,中国人民银行最早可能在9月进一步放松政策。野村首席经济学家表示:“短期内,解决产能过剩和通货紧缩的代价可能是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北京很可能在下半年迅速推出新一轮支持措施。”

本周,特朗普再次将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暂停期延长三个月,稳定了贸易关系,但未能消除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的不确定性。今年大部分时间里,尽管对美国的出口有所下降,但中国的出口依然保持强劲。然而,出口放缓的趋势正在显现。据万神殿宏观经济估计,7月份出口环比增长放缓至0.2%(经季节性调整后),低于上个月的0.4%。

7月份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程度超出预期,且波及范围广泛。数据显示,工业增加值增速为去年12月以来最低,房地产市场再次恶化。据经济学家根据官方数据估计,7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约5.3%,为2020年1月和2月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最差。近年来不愿扩张的民营企业,在今年前七个月的工业企业利润降幅为2020年9月以来最大。同期,国有企业的资本支出增速降至一年多以来的最低水平。

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持续影响”以及一些地区的极端天气也给经济活动带来了压力。虽然北京方面迄今为止选择将主要刺激措施保留下来,以应对未来的经济放缓,但本周有关部门宣布了更为温和的措施,例如补贴部分消费贷款利息的计划。中国人民银行上次放松货币政策是在5月份,当时降低了利率,并降低了银行必须持有的现金储备金额。

政府现有的财政刺激措施在7月份提供的动力不足,原因是临时资金短缺限制了消费者补贴,而极端天气可能延误了基础设施建设。北京方面打击破坏性价格战的行动也带来了进一步的压力,因为制造商响应了控制过度工厂生产的号召。野村证券表示,包括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等行业在内的投资在7月份显著恶化,这些行业是一些最激烈的价格战持续肆虐的行业。

即便如此,根据高盛集团的估计,经通胀调整后,7月份中国经济仍同比增长约5%。随着极端天气等季节性因素的消退,8月份经济增长可能会略有反弹。展望9月份,摩根士丹利分析师表示,由于前期出口“抢跑”效应的消退以及消费者补贴影响的下降,中国经济可能会再次恶化。香港Union Bancaire Privee的高级亚洲经济学家表示:“上半年经济活动超出预期,这得益于出口和转运的提前。然而,下半年可能会反映出更为温和的现实。”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40
原因:

文章主要关注中国经济放缓和面临的挑战,例如贸易战的影响、国内需求疲软、产能过剩等。虽然也提到了中国政府可能采取的刺激措施,但整体基调偏向负面,强调了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

原文地址:Chinese Economy’s Worst Month of 2025 Puts Stimulus Back in Play
新闻日期:2025-08-15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