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盛夏,对于住在狭小、闷热环境中的贫困人口而言,气候变化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一个酷热的夏日午后,杨凤欣(音译)的住所简直像个烤箱。空调全速运转,但这个屋顶上的小屋依然酷热难耐,室内温度计显示为36°C(96.8°F)。“有时候热得我们都睡不着,”杨女士坐在兼作沙发、餐桌和卧室的小床上说道。她13岁的孙子刚从学校回来,爬了九层楼才到家,已经筋疲力尽、浑身湿透。他们住在深水埗区一栋没有电梯的楼房顶层。
和该社区许多低收入家庭一样,他们由于租金飞涨和公共房屋长期短缺而被挤进了这种临时住所。香港名义上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城市之一,但在夏季,这些房屋的墙壁单薄,毫无隔热效果,屋顶在暴雨中漏水,高温将室内变成火炉。香港的亚热带气候潮湿,使原本就炎热的天气更加难耐。近几个月来,香港持续发布高温警告。
然而,成千上万的居民仍然拥挤在比停车位还小的住所里。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对他们来说,保持凉爽是一种奢侈。据估计,在这个半自治的中国城市里,有22万人居住在分间单元、“笼屋”或非法屋顶小屋中。许多住所通风不良、没有窗户,而且经常 infested 着蟑螂、老鼠和臭虫。
香港社区组织协会(SoCO)副主任施丽珊(音译)表示:“有些居住环境非常不人道。他们住在只有15平方英尺的空间里,与15户、20户甚至30多户家庭共用厨房和厕所。”这些房屋由简易的建筑材料(如金属薄板)建造,白天异常炎热,热量会持续到深夜,这与中国这个主要金融中心闪闪发光的钢铁和玻璃摩天大楼形成了鲜明对比。SoCO 今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即使室外温度较低,此类住所的室内温度也高达 41°C(105.8°F)。
对许多人来说,今年的高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难熬。在同一项调查中,93% 的居民表示今年夏天比往年更难以忍受。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过度拥挤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热。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显示,亚洲各城市的平均气温比农村地区高出 5.9°C(10.6°F)。
**当家变成伤身之地**
正值盛夏,CNN 采访了多位分间单元的居民,他们大多要求只使用一个名字或保持匿名以保护隐私。“太热了,感觉就像中暑一样,”吴先生(音译)说。他是一位中年男子,住在深水埗一间没有空调的分间单元里。在他狭窄的房间里,摆放着一张小床和一些零星的饰品,到了下午,热得让人难以忍受。离这里不远的 15 岁的罗伊(音译)和他的母亲住在一间狭小、没有窗户的分间单元里,也没有空调。“非常闷热。我觉得我与外面的新鲜空气隔绝了。我觉得我与世隔绝了,”他说。
居住环境带来的耻辱感让罗伊变得不合群。“感觉好像有一堵墙或一个隔板阻止我们结交新朋友。我情绪低落、心情沉重。我失去了自信,”他说。罗伊的身体健康也受到了影响。一次严重的发烧导致面部神经麻痹,他认为这与他拥挤的住所环境恶化有关。附近,69 岁的退休人士谢先生(音译)每天都去当地图书馆避暑。“回来后还是很热,”他说。为了应对,他每天冲三次冷水澡。对杨女士来说,保持凉爽意味着牺牲。在夏天,她每天只吃一顿饭,这样她才能负担得起为孙子开空调的费用。在城市的另一端,一位住在观塘屋顶贫民窟的妇女告诉 CNN,她“感觉自己像住在烧烤架上”,并补充说高温导致她胃部不适。
SoCO 2024 年夏季调查显示,83% 的分间房屋居民报告有睡眠问题,60% 的人出现情绪不稳定,超过一半的人患有皮肤病,约三分之一的人报告有头晕。香港分间单元内的极端高温不仅源于恶劣的住房条件,还源于日益严重的气候危机。气候监测机构 Copernicus 的数据显示,2024 年是地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香港也不例外。香港天文台(该市的气象机构)的数据显示,当年“非常热的日子”(气温达到 33°C(91.4°F)或以上)攀升至 52 天,而 20 年前仅为 6 天。两个月前,香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六月。
天文台警告说,极端高温事件正变得越来越频繁、强烈和持久。而该市最贫困的居民正在承受着最大的冲击。在深水埗等低收入地区,建筑物密集,城市热岛效应降低了夜间降温,导致夜间气温升高。吴先生告诉 CNN,高温常常让他无法入睡。“我感到非常无助,”他说。“我甚至无法好好睡上一觉。我只是想好好睡一觉。”施丽珊说:“他们不想这样生活,但他们别无选择。”
**一个仍然让香港最贫困人口失望的制度**
尽管香港是一个富裕的发达城市,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公共房屋系统之一,但它仍然面临着宜居、可负担住房的严重短缺。Demographia International Housing Affordability 调查显示,香港连续 14 年成为世界上房价最难以负担的房地产市场。香港政府告诉 CNN,它决心通过增加公共房屋供应来解决不合标准的住房问题。当局计划到 2027-28 年建造 3 万套“简约公屋”,并表示已建成或正在建设中的过渡性房屋超过 2.1 万套。
香港居民对这些承诺并不陌生。自 1997 年香港回归中国以来,历届政府都曾承诺解决房地产危机,但该市仍然面临住房短缺和令人瞠目结舌的高房价。香港政府拥有所有土地并控制土地供应,通过拍卖将土地出售给开发商。从历史上看,这种制度为香港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使其能够在保持低税率的同时提供令人羡慕的公共服务。但这同时也导致了世界上最热门的房地产市场之一、持续的经济适用房短缺和明显的社会不平等。
在分间房屋危机方面,一些专家认为,真正的问题不仅仅是房价或土地短缺,而是一个忽视最需要帮助的人的制度。香港大学经济学教授黄伟雄(音译)表示:“这纯粹是公共房屋政策的失败。”黄教授说,一个主要问题是,租户的收入增加后,并不需要搬出公共房屋。即使他们希望搬出去,由于该市缺乏经济实惠的私人住宅,收入达到中等水平的居民仍然不愿意放弃他们的公共房屋。这阻碍了新的申请人入住,并将低收入居民推向私人租赁市场。“真正需要它的人无法得到它。他们不得不寻找其他类型的住房,所以他们找到了这些质量非常差的分间单元,”他告诉 CNN。即使在危险且通常是非法的条件下,租户通常每月也要支付超过 3000 港元(382 美元)的租金。尽管人们越来越关注,但政策改革进展缓慢。政府希望在 2026 年颁布的一项拟议的“基本住房”法案将引入租赁单元的最小面积和通风标准,但一些租户担心此举将导致他们的租金难以承受。与此同时,来自北京的压力越来越大。2021 年,香港和澳门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呼吁香港在 2049 年前“告别分间单元和笼屋”。
但对罗伊这样的居民来说,拟议的改革带来的不是安慰,而是恐惧。因为他未成年,而且他的母亲没有香港身份证,他们没有资格申请公共房屋。该法案的新面积和通风标准可能会使他们的住所变得不合法。“我害怕我会失去我的家,”他说,“但我无能为力。”
**等待尚未到来的帮助的家庭**
不确定的住房状况正将许多香港低收入居民推向情绪、身体和经济崩溃的边缘。69 岁的谢先生说:“我真的很生气。很多人会死的。他们撑不下去的。”SoCO 的施丽珊说,后果可能是毁灭性的。“这令人难过……许多人最终在笼屋或分间单元里去世。有时我们不得不帮助他们安排葬礼,”她说。对于现在 60 多岁的杨女士来说,最大的担忧是下一代。“我感到不舒服和难过,”她说。“我希望政府帮助我的孙子。”SoCO 敦促政府采取更快的行动。该组织呼吁增加电力和水补贴——这些基本的生活保障可以帮助弱势家庭在城市升温时保持凉爽。目前,像杨女士和罗伊这样的家庭仍然困在酷热之中,对于有意义的改变何时到来,或者是否会到来,他们知之甚少。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40
原因:
文章揭露了香港社会存在的贫富差距问题,以及底层人民在恶劣居住环境中挣扎的困境,这反映了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和政府在解决住房问题上的不足。同时,气候变化加剧了这些问题,使得弱势群体更加脆弱。
原文地址:In cramped, sweaty Hong Kong, climate change is making things worse for the poorest
新闻日期:2025-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