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互需:特朗普与美国的角色**

印度和中国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它们是直接的地区竞争对手,曾在上世纪60年代发生过边境战争。自2020年边境冲突导致双方士兵伤亡以来,两国关系一直处于低谷。尽管如此,两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中国拥有一系列印度实现其制造业雄心所需的关键技术和材料。中国还将印度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视为重要的消费市场。

自从美国总统对两国发动贸易战以来,印度和中国加快了修复关系的步伐。印度总理正准备于8月31日首次访问中国,参加一次重要峰会。印度和中国的竞争关系可以追溯到印度1947年独立后的几年。最初,两国关系友好,但中国在1950年控制西藏后,两国首次拥有了共同边界,导致紧张局势出现。1959年,在针对中国统治的起义失败后,印度决定向达赖喇嘛提供庇护,这成为两国关系紧张的第一个主要原因。三年后,双方因喜马拉雅山有争议的边界爆发了一场短暂的战争,中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未解决的问题包括在两个关键地区——西部的阿克赛钦和东部的阿鲁纳恰尔邦的竞争性主张。

在冷战时期,由于印度与苏联(当时中国的竞争对手)关系日益密切,两国关系依然紧张。近几十年来,中国迅速崛起为两国中的主导经济力量,但后冷战时代也带来了紧张局势的缓和和贸易关系的增长。然而,北京日益强硬的外交政策,以及通过其“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加深对印度邻国的干预,在2010年代在新德里引发了不信任感。2017年,在与不丹接壤的洞朗地区发生的边境对峙事件使两国关系跌至新的低谷。然后,在2020年,印度拉达克地区的加勒万河谷发生了一场血腥的边境冲突,使两国关系陷入深度冻结。印度暂停了中国公民的旅游签证,并对中国技术实施了限制。它禁止销售由华为制造的电信设备,并封锁了中国的视频分享应用TikTok。最近,印度加强了对中国公司入境投资的审查,包括拒绝中国汽车巨头比亚迪和长城汽车在印度设立工厂的单独提议。

新的紧张局势也促使印度与美国建立更紧密的关系,而美国与中国的竞争也在加剧。在今年印度与巴基斯坦的短暂冲突中,对中国的怀疑仍在暗中涌动。巴基斯坦声称,中国制造的歼-10C战机在冲突中击落了五架印度战机。印度表示,中国还向其敌人提供了远程火炮系统。另一方面,中国越来越警惕印度争夺制造业市场份额的努力,因为北京方面越来越难以让员工和专用设备返回中国,以及让中国员工在印度获得签证回国。

尽管存在这些摩擦,印度和中国之间存在重要的经济关系。由于印度对中国消费品的需求,中国是印度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去年,双方贸易额达到127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1090亿美元)是中国对印度的出口。印度的工业雄心越来越依赖于获得中国技术。例如,2024年印度从中国进口了价值近480亿美元的电子和电气设备——这突显了该国在智能手机到电信网络等电子产品组装方面对中国零部件的依赖程度。同样,印度引以为傲的制药行业也从中国进口了大部分活性药物成分。印度还严重依赖中国的稀土磁铁,以实现其在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和消费电子产品领域的宏伟目标。中国对其稀土磁铁出口的限制对印度的打击比其他制造业国家更大。

但印度需要的不仅仅是中国的产品和硬件。为了满足其最关键的技术需求——从电动汽车电池到清洁能源存储——以及为14亿人口建设廉价、可再生解决方案的雄心,它还需要中国的技能和技术诀窍。在这些当地专业知识匮乏且替代方案稀缺的领域,该国一些最大的企业集团正在悄悄地与中国公司合作。例如,印度亿万富翁穆克什·安巴尼曾访问中国,会见世界最大的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的 executives,并与中国电动汽车巨头比亚迪就潜在的电池制造合作进行了初步谈判。萨建·金达尔的 JSW 已经与奇瑞汽车公司达成协议,为其电动汽车业务采购技术和零部件。

北京也有充分的理由与印度保持密切关系。随着国内经济增长放缓,中国将印度由庞大人口推动的消费市场视为其为数不多的剩余扩张前沿之一。2024年,印度进口并销售了约1.56亿部智能手机——这种快速的数字化普及对于已经主导印度销售的中国设备制造商小米、Vivo和Oppo来说是一座金矿。印度是世界第三大汽车市场,2024年售出约430万辆乘用车,这是另一个目标市场。中国汽车制造商,特别是比亚迪,公开瞄准了这一增长,此前曾宣布有雄心占据印度汽车市场高达40%的份额。

除了供应链,中国的科技巨头已向印度的创业生态系统投入了数十亿美元。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和腾讯控股有限公司等公司积极资助了Paytm、Zomato、Ola Electric和Byju’s等独角兽企业,押注于印度新兴的数字经济和消费需求。正如印度公司看到与中国公司合作的好处一样,中国公司也看到了与印度同行合作的优势,因为它们可以驾驭印度复杂的监管环境,并寻求进入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消费市场之一。

过去一年,两国为修复关系所采取的措施势头良好,双方官员进行了高级别外交访问,企业高管也加强了外联。上个月,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访问了北京,这是他自2020年以来的首次访问。8月,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三年多来首次访问新德里。双方官员都表达了两国之间重新合作的精神。已经出现了缓和的其他迹象。北京放松了对印度尿素出口的限制,新德里恢复了中国公民的旅游签证,并要求印度航空公司为恢复两国之间的直航做准备。与此同时,莫迪准备参加8月31日在天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会议,预计他将在会上会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如果这次访问成行,这将是莫迪七年来首次访问中国。虽然更紧密的关系早于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开始,但在一定程度上,这种解冻是由美国对印度的态度大转变推动的。在特朗普担任总统的第一个任期内,美国将印度视为对抗中国的紧密伙伴。这一次,特朗普对印度采取了更强硬的态度,对印度征收关税,批评其贸易壁垒,并攻击其购买俄罗斯石油的行为。这些举动使中国和印度在特朗普的贸易战中处于类似的境地。

有理由怀疑印度和中国是否会走向全面和解——而且几乎没有迹象表明印度计划很快放弃其技术限制和其他对中国的投资限制。双方对2020年边境冲突的记忆犹新,引发冲突的边界争端仍未解决。对印度来说,犹豫是显而易见的:过于依赖中国有重蹈覆辙的风险。从稀土限制到关键零部件的出口限制,供应链冲击表明,关键技术的控制权可能被用作杠杆。对中国来说,风险更具战略性。北京知道印度正走在中国曾经走过的发展道路上:进口外国技术以跳跃到新的产业。这段历史让北京对转让过多的专业知识持谨慎态度,因为印度可能会成为绿色科技、电子和清洁交通领域的直接竞争对手。

利害攸关的是,印度能否获得满足气候目标和为其庞大人口建设经济适用型解决方案所需的技术,或者中国是否会限制准入以保护其全球主导地位。对中国公司来说,印度市场的诱惑是巨大的,但对今天的合作最终可能孕育出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的担忧也是如此。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20
原因:

文章强调了两国经济互补性、合作意愿以及修复关系的努力,突出了双方在经济和地缘政治上相互依赖和合作的积极面。

原文地址:Why India and China Need Each Other — And How Trump, US Fit In
新闻日期:2025-08-20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