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印联盟能否持久?**
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中俄印联盟,一度被视为制衡美国的力量。如今,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贸易战阴影下,这一联盟再度被激活,三国希望借此度过难关。然而,长久以来的猜疑使得这一联盟难以持久。尽管它们对华盛顿抱有共同的不满,但这种伙伴关系更像是一种权宜之计。
本周,当这三个核大国齐聚天津参加峰会时,这种现实将显露无疑。克里姆林宫正在推动一项期待已久的协议。如果三方真的达成协议,将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表明这些地缘政治重量级国家正在联合起来对抗美国的压力。然而,印度和中国之间固有的紧张关系,以及三国之间的经济差异,使得这一结果不太可能实现。
对印度而言,这种压力尤为明显。直到最近,印度还是美国的重要伙伴,但现在却首当其冲地受到了特朗普关税的影响。作为对其购买俄罗斯石油的惩罚,特朗普于8月27日将印度出口到美国的关税提高了一倍。北京方面最初是华盛顿的主要目标,目前正享受着喘息之机,但仍陷于长期的战略竞争之中。而饱受制裁困扰、深陷乌克兰泥潭的俄罗斯,则在四处寻找朋友以缓解其孤立。
早在上世纪90年代,莫斯科就提出了“中俄印”的概念。时任俄罗斯外长普里马科夫提议成立该集团,以挑战美国在全球的影响力。从纸面上看,这个联盟似乎实力强大——三个拥有庞大经济和人口的国家。但在实践中,它一直受到不信任的破坏,尤其是竞争对手印度和中国之间的不信任。
其中最大的症结在于它们长期存在的边界争端。它们在喜马拉雅地区一条定义不清的边境线上长期存在分歧。这些敌对行动时有发生,并且至今仍在暗中涌动。2020年,两国军队在拉达克地区的加勒万河谷发生冲突,造成双方士兵伤亡,这是几十年里最血腥的战斗。外交关系冻结,新德里对中国公民实施签证限制,并对科技进口实施限制。
特朗普的关税正促使它们走得更近。上周,它们同意探讨解决领土争端的方案,这是朝着解决领土争端迈出的关键一步。签证方面的紧张关系有所缓解,中国也放松了对印度出口的限制。但根本矛盾不容忽视。动态中的根本矛盾不太可能很快消失。正如德国马歇尔基金会创始人兼主任所指出的那样,虽然严重的暴力冲突可能暂时避免了,但持久的和解是不太可能的。新德里很难完全相信北京的意图,尤其是在考虑到其在南海和台湾等地区的军事姿态的情况下。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也过于密切,令印度感到不安。自冷战结束以来,北京已成为伊斯兰堡最重要的支持者。在5月份与印度发生冲突期间,巴基斯坦声称使用了中国制造的歼-10C战机击落了五架印度战斗机。新德里表示,中国还向其竞争对手提供了远程火炮。这种联盟加深了印度的安全焦虑,并强化了中国不可信任的感觉。
抛开安全不谈,经济逻辑也不利于新德里。印度依赖美国的科技、资本和供应链,这些都是俄罗斯和中国无法取代的。美国也是印度商品最重要的市场,而且差距很大。根据印度巴罗达银行的一份报告,2024年美国消费者购买了价值766亿美元的印度商品。相比之下,中国和俄罗斯仅占其中的一小部分。
相比之下,莫斯科与北京的关系要密切得多。自从2014年西方因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而实施制裁以来,两国之间的双边贸易额飙升至历史新高,去年达到创纪录的2400亿美元。企业正在通过使用人民币和银联卡等服务转向中国的金融体系。对于新德里来说,加入这样一个集团意味着成为 младшим партнёром(小伙计)——这几乎没有什么吸引力。
但这并没有阻止莫斯科重振这一集团的努力。今年5月,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三方应定期举行会议。北京也支持这一倡议,称其可以维护世界和平。如果复兴该集团能够促成更协调的行动,可能会构成挑战。但将这些国家联系在一起的是必要性,而不是信任。天津的聚会将为改善关系提供机会,但这将更多的是象征意义,而不是实质内容。这是一种天生脆弱的伙伴关系,如果美国减少施压,这种关系可能会瓦解。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10
原因:
文章提到了中印之间的边界争端、中国与巴基斯坦的紧密关系以及印度对中国的不信任感,暗示中国可能对印度构成潜在威胁,这些都体现了作者对中国在地区安全方面的一些负面看法。
原文地址:Why the Russia-India-China Reboot Won’t Last
新闻日期:2025-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