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经济:中国“盲盒”热潮背后的秘密**
就连孔子也加入了中国的“盲盒”热潮。在北京孔庙,纪念品商店出售各种“盲盒”,购买者在购买后才能知道所购商品的具体款式。其中一款热门盲盒是带有孔子祝福的冰淇淋。信徒们支付4.5美元,拆开甜点后,会发现自己被祝福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或注定拥有辉煌的未来。
这种对盲盒的狂热正在整个经济领域蔓延,从旅行社到超市都在推出自己的版本。阿里巴巴集团的旅游服务平台飞猪(Fliggy)推出了“盲盒”机票,往返日本的机票低至64美元。旅客选择一个中国出发城市,并随机获得多个日期和目的地的选项。
总部位于北京的泡泡玛特(Pop Mart)一直走在这股潮流的前沿。它是Labubu背后的公司,Labubu是由香港荷兰艺术家龙家升(Kasing Lung)创作的精灵般的小怪物玩偶。Labubu玩具仅通过这家收藏品公司销售,利润丰厚,并且以盲盒形式出售,鼓励重复购买,以获得心仪的款式。
23岁的学生阮悦(音译)说,她每月在盲盒上花费55美元,并乐在其中。阮悦拥有150个Labubu和其他来自神秘包装的玩偶。“打开盒子的那一刻,如果是你想要的款式或限量版,你会非常兴奋,”她说。“而且这是我能负担得起的。”泡泡玛特销售的Labubu和其他角色的平均价格从9美元到30美元不等。
盲盒,在中国被称为“盲盒”(manghe),在疫情期间越来越受欢迎。在新冠疫情封锁威胁不断的情况下,泡泡玛特直播销售玩具,并在网上和自动售货机上销售。由于疫情管控和经济放缓,感到沮丧的中国年轻消费者转向价格适中的消费,以寻求精神慰藉。买家可以交换玩具,或者如果他们足够幸运地获得同行梦寐以求的稀有版本,就可以获得炫耀的资本。
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零售商名创优品(Miniso)也提供手表、胶带、文具和圆珠笔的盲盒。名创优品的零售员工告诉CNBC,对里面东西的好奇心说服顾客尝试他们的运气,并最终不断购买。
然而,中国政府已通过官方媒体警告人们不要“非理性消费”和盲盒“成瘾”。《人民日报》今年6月呼吁加强对这种趋势的监管,特别是对儿童而言。该官方报纸援引专家的话说,这种做法是“一种商业陷阱”,准确地针对了未成年人的心理弱点。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20
原因:
文章提到了中国政府对盲盒消费的担忧,以及《人民日报》对盲盒“成瘾”的批评,暗示了对这种消费模式的潜在负面影响。
原文地址:The secret to Labubus’ success? China’s ‘blind box’ craze
新闻日期:2025-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