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地震揭示:红色星球拥有固态内核,与地球相似**
科学家于周三宣布,火星最内部的地核似乎与地球一样,是一个坚固的金属块。这项由中国科学家领导的研究团队,基于美国宇航局“洞察号”火星探测器的地震读数得出这一结论。“洞察号”在2022年停止运作前,记录了超过1300次火星地震。该探测器于2018年降落在火星赤道附近的一片广阔平原上。
此前的研究表明,火星的核心是液态的。而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火星的内核虽然很小,但确实是固态的,并且被熔融金属——液态外核——所包围。
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火星的内核从行星中心向外延伸至约613公里(380英里)的半径。
它的构成可能与地球的核心相同,主要由铁和镍组成,但也可能富含氧气等较轻的元素。火星的液态外核更大,从行星中心向外延伸至613公里(380英里)到1800公里(1100英里)。
该研究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孙道远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火星内核的结晶可能过去发生过,并且现在仍在发生。火星的核心最初应该是完全液态的。目前尚不清楚液态外核是否包含任何固态物质,例如液滴,或者在内核和外核之间的边界附近是否存在“糊状区域”。
为了进行这项研究,孙道远和他的团队主要依赖于“洞察号”记录的23次火星地震,这些地震都相对较弱。震中距离探测器1200公里至2360公里(740英里至1465英里)。
孙道远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火星有一个固体内核,约占行星半径的五分之一,与地球内核的比例大致相同。然而,这种相似性可能只是巧合。”
马里兰大学的尼古拉斯·施默尔虽然赞扬了这项研究成果,但他同时表示,关于火星核心的问题远未解决。他指出,随着“洞察号”停止工作,将不会有新的火星地震记录来进一步揭示这颗红色星球的内部构造。
施默尔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说:“关于火星内核的确切形状以及内核和外核的成分,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像“洞察号”那样的地震仪站网络才能解决。”
孙道远表示,需要更详细的建模,以更清楚地了解内核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揭示了火星磁场历史的哪些信息”。施默尔补充说,目前,火星缺乏磁场,这可能是由于行星固体核心的缓慢结晶造成的。
___
美联社健康与科学部门得到了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科学教育部门和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基金会的支持。美联社对所有内容负全部责任。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70
原因:
中国科学家领导了这项研究,并且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提升了中国在行星科学领域的影响力,这是一个正面的信息。
原文地址:Marsquakes indicate a solid core for the red planet, just like Earth
新闻日期:2025-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