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是否终于开始转变方向,逐渐放弃英伟达(Nvidia Corp.)而转向国产芯片?

市场对本土替代品的新一轮热情表明,转折点可能已经到来。寒武纪科技(Cambricon Technologies Corp.)的进展、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测试新的人工智能硬件的消息,以及英伟达芯片重返中国市场的预期,都表明该行业终于开始响应政府对自主可控的推动。

据《The Information》报道,即使是领先的初创公司深势(DeepSeek),也在使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的芯片来训练部分模型,同时仍使用英伟达的芯片来训练其最大和最强大的模型。即便许多公司更青睐英伟达的卓越产品,但这种模式的转变一直是北京的首要任务。随着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在国产硬件上构建和部署人工智能模型,这种趋势将会加速,并助力本土技术公司提升其产能以及研发能力。

这一次,推动本土生态系统发展的不仅仅是政府的强硬指令。中国科技分析师Rui Ma在X平台上指出:“制裁加速,政策支持,但市场现实最能迫使公司迅速行动。” 在深势时代之后,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意味着中国公司专注于自身优势——竞争,才是明智的商业选择。国际关注的焦点一直集中在华为追赶英伟达的努力上。寒武纪之所以备受瞩目,主要是因为它是为数不多的上市中国芯片制造商之一。但远不止这些企业在努力填补这一空白。上海的初创企业,如燧原科技(Enflame)和摩尔线程(MetaX),也在努力抓住这一机遇。

当然,我们也需要保持冷静。这些公司自己也给出了现实的提醒。寒武纪警告投资者,股票价格可能已经脱离了“公司目前的实际情况”。该公司还驳斥了有关新产品线的传言,并强调了供应链稳定面临的持续威胁。8月份大幅上涨后,其股价在周四跌幅最大,为4月份以来之最。今年6月,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人民日报》头版采访中承认,华为的芯片成就“落后美国一代”。摩尔线程在一份首次公开募股(IPO)的监管文件中强调了中国芯片制造商面临的挑战。

另一个悬而未决的大问题是,产能是否能够充分提高以满足需求。《金融时报》报道称,中国正在努力提高明年人工智能处理器的总产量,但建设先进的芯片制造厂需要时间和设备,而这些设备目前受到美国主导的出口管制,无法进入中国大陆。分析师估计,寒武纪今年的出货量将达到约14.3万片。美国表示,华为到2025年还无法生产出先进的人工智能芯片。相比之下,英伟达在2024年售出了约100万片H20芯片,尽管这一数字也可能代表在预期中的打压行动前进行的囤积。(由于出口限制,H20是英伟达获准在中国销售的最先进的处理器,今年早些时候曾一度被禁止,后来华盛顿又表示允许销售。)

但即便无法获得英伟达的顶级产品,中国人工智能巨头也展示了非凡的能力,能够优化其模型,使其在华为和寒武纪的旧一代技术上运行。彭博资讯(Bloomberg Intelligence)的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尽管H20存在不确定性,“中国仍然有能力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进一步进展。” 美国科技巨头专注于在顶级基准测试和通用人工智能(AGI)方面超越对手,这需要最先进的计算资源。对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人工智能+”倡议(即在社会各个领域部署人工智能技术)而言,拥有最好的技术有多重要尚不清楚,只要有足够好的工具来完成任务即可。

归根结底,检验北京是否真正摆脱对英伟达依赖的最大考验,将是它如何回应美国放松对该公司更强大处理器出口管制的可能性。由于人工智能芯片已成为贸易战中的筹码,中国仍可能试图从华盛顿争取更好的技术。在最近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美国政府“极有可能”允许英伟达在中国销售其更先进的Blackwell处理器——该处理器的性能大大优于H20和顶级的国产芯片。北京或许能够鼓励企业避开H20,转而支持国产替代品,但如果中国的人工智能领域想要跟上硅谷的步伐,那么拒绝下一代技术将更难以下咽。无论如何,过去一周明显的变化表明,从长远来看,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维持其地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困难。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20
原因:

文章肯定了中国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取得的进展,并强调了中国企业优化模型以适应国产芯片的能力。同时,文章也提到中国政府对本土芯片产业的支持和推动作用,以及中国市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巨大潜力。

原文地址:Over Nvidia? The Ultimate Test for China’s AI Chips
新闻日期:2025-09-04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