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监管机构长期以来以清除政治异见、抨击共产党领导层以及提及敏感历史事件而闻名。现在,他们又将矛头指向了一种新的“祸害”——悲观情绪。

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周一宣布,将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全国性行动,旨在遏制社交媒体、直播和短视频平台上出现的悲观主义倾向。网信办在声明中表示,一些被针对的内容“恶意曲解社会现象,选择性地夸大负面案例,并借此宣扬虚无主义或其他负面世界观”。声明还补充说,另一些内容“过度自贬或放大绝望和消极情绪,引诱他人效仿”。

受房地产危机引发的多年经济下滑,已经粉碎了消费者信心,抑制了消费,并加剧了失业,尤其是在中国年轻人中,这黯淡了他们的前景和对生活的展望。这种情绪催生了年轻一代对“躺平”生活方式的拥抱。“躺平”一词描述的是对简单、无压力的生活的追求,这个概念在2021年开始在中国互联网上流行。

本周宣布的这项整顿行动出台之前,多位以记录“躺平”生活方式而闻名的博主报告说,他们的视频被删除,社交媒体账户被封禁。互联网监管机构最近还惩罚了一些未能有效管理网站内容的互联网平台。流行的社交媒体平台微博、类似TikTok的快手以及中国版的Instagram小红书,本月都因允许“有害”信息出现在热门话题中而受到处罚,这些信息包括“炒作明星的个人动态和琐事”。

在周一的声明中,互联网监管机构表示,此次整顿行动还涵盖了“煽动群体间极端对抗”、“散布恐惧和焦虑”以及“助长网络暴力和敌意”的内容。有关经济谣言、人肉搜索技术以及“努力无用”等失败主义论调的在线帖子、评论和热门话题都在本次行动的管辖范围内。此外,它还针对那些通过利用人们对就业、约会和教育的担忧来“贩卖焦虑”,从而推销课程或相关产品的内容。

监管机构敦促公众“积极举报此类案件”,以“抵制恶意煽动负面情绪的行为”。

官方媒体周二发表评论文章,称赞此次行动是对“普遍混乱”的“及时”回应。“这种恶意制造分裂的内容的危害是巨大的。它可能引发集体误解和社会恐慌,边缘化理性和事实,甚至引发线下冲突,对公共秩序和社会信任造成长期损害,”文章写道。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教授庄嘉颖专注于中国问题研究,他观察到,中国民众在个人前途方面似乎“非常缺乏动力,甚至感到悲观”。他说,“有理由预计”中国当局会寻求鼓励消费者信心和更高的消费,以推动经济增长。“这样做的一种方式可能是管理在线公众情绪,”他说。

中国经济继续面临着无数国内外挑战,这些挑战给其5%的年度增长目标带来了压力。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中国工厂产出和零售额(衡量中国制造业健康状况和消费的指标)的增长分别降至12个月和9个月以来的最低点。同样在8月份,根据国家统计局本月发布的数据,不包括学生的16至24岁人群的失业率升至两年来的最高点18.9%。

庄嘉颖表示,虽然这次整顿行动很可能会改变网络上的论调,但如果没有更好的生活和职业前景,普遍情绪不太可能改变,而且中国互联网用户会像过去一样,找到在网上表达自己的方式。在经济放缓的背景下,对外部压力的最新反应是互联网上“鼠族”的出现——中国年轻人拥抱一种类似啮齿动物的生活方式,包括把自己埋在床上,点外卖以避免外出。“国家会试图压制这些新出现的术语和表达方式,但它们只会继续演变,”庄嘉颖说。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60
原因:

文章主要关注中国互联网审查的扩大,以及对社会负面情绪的压制,这明显带有负面色彩。文章详细描述了经济下行、失业率上升等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现象(如“躺平”、“鼠族”),这些都强化了对中国现状的负面评价。作者引用专家观点,暗示政府的审查可能难以真正改变民众的悲观情绪,进一步表达了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担忧。

原文地址:China’s internet censors have a new target: pessimists
新闻日期:2025-09-24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