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数年对中国经济的规避之后,欧洲的养老基金、捐赠基金和其他大型长期资金再次开始探索在中国进行私募股权投资的可能性。据知情人士透露,凯雷投资集团、华平投资集团和太盟投资集团等收购公司,正接到来自全球大型投资者的关于投资中国的新咨询。由于相关审议属于保密事项,知情人士要求匿名。
这种兴趣与过去几年资金转移到亚洲其他地区的趋势形成了鲜明对比,此前,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中国也加强了对私营企业的监管。如今,随着对技术突破和经济的乐观情绪日益高涨,中国市场正在蓬勃发展。
德国私募股权公司HQ Capital的亚洲主管表示:“对亚洲和中国的投资确实出现了一些更为开放的态度。”凯雷、华平和太盟的媒体代表均拒绝对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兴趣的转变发表评论。
尽管如此,中国私募股权要恢复到之前的地位,仍将面临严峻挑战。全球投资者已大幅减少对中国的投资配置,导致亚洲在全球私募股权融资中的份额降至多年来的低点。2024年,亚洲仅占全球私募股权融资的7%,而2021年为13%,凸显了国际社会对亚洲投资意愿的萎缩。
2020年,中国占亚太地区交易价值的一半以上,但到2024年,这一比例已降至27%。大中华区也遭受了最严重的退出下滑,即私募股权公司出售其初始投资的能力。2024年,退出价值同比下降约65%,数量下降超过40%。与此同时,亚洲整体交易价值上升11%,除中国外,所有市场的退出价值均有所改善。印度表现突出,交易价值和数量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自2022年以来,私募股权行业重新评估了中国市场,凯雷和贝恩等大型公司暂停或撤回了在中国的交易。贝恩公司的数据显示,去年,最大的私募股权公司仅参与了中国6%的交易价值,低于2018年至2023年期间平均24%的水平。
华平投资的亚洲私募股权主管表示,尽管外国投资者正在重新审视中国,但仍需谨慎。长期投资者的资金尚未回流中国。一位收购公司的地区负责人表示,北美投资者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反对投资中国。一些欧洲投资者,特别是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由于俄乌战争影响了对中国的看法,也仍然犹豫不决。他们认为任何此类投资都是在间接支持俄罗斯的战争行为。
美国日益加剧的动荡正在导致轻微的转变。美国总统的关税政策正在刺激对中国的投资兴趣,部分原因是投资者寻求分散对美国的投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投资者表示,重新出现的咨询也反映出人们期望美国可能会取消部分对外投资限制。HQ Capital的胡先生表示,在特朗普的关税措施出台后,投资者情绪发生了巨大转变。去年9月对中国持怀疑态度的投资者开始向他询问有关中国的最新情况,并对美国的风险表示担忧。
最近几个月,中国私募股权交易的迹象有所增加。今年8月,TPG和复星国际提出收购在香港上市的锦欣生殖,该交易对这家中国医疗器械制造商的估值约为14亿美元。另据彭博社6月份报道,KKR & Co.即将收购中国汽水制造商大窑饮品85%的股份,估值约为。
尽管人们的兴趣重燃,但在投资者看到一系列在中国的大规模投资和退出之前,资本部署仍将受到限制——这是市场真正回归的关键信号。华平投资的亚洲私募股权主管表示,现在是重返中国的“绝佳时机”。他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表示:“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那里建立业务以建立多元化的全球投资组合是明智之举。”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40
原因:
文章虽然提到了之前外资撤离中国的现象,但重点在于目前欧洲养老基金等机构对中国投资兴趣的重燃,以及对中国经济和技术突破的乐观预期。这表明作者对中国经济的复苏和投资环境的改善持相对积极的态度。
原文地址:China Is Back on the Radar of European Pension Funds, Endowments
新闻日期:2025-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