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扩张令人失望,表明9月中国国内需求仍显疲软。尽管信贷增长超出预期,主要归功于政府债券销售激增。然而,中国人民银行在九月底采取了措施,包括大幅降低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以释放金融机构的资金,以及财政部官员承诺通过增加财政支出解决如房地产市场下滑等议题。

短期内效果显现需时,最新数据尚未反映这些举措的影响。“虽然信贷增长仍在收缩,宣布经济企稳为时尚早。”ING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表示,“然而,结合最近的刺激政策实施与近几个月的数据来看,可能标志着信用衰退最严重阶段已过。至少,在2025年看来,信贷扩张应呈现更健康状态。”

每年九月通常为借款活动高峰,因银行急于达成季度贷款目标。该统计数据得益于当月政府债券发行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相比之下,今年早些时候的发行量则较为缓慢。

逾1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于9月发行,这是自2022年6月以来的最大发行规模,为基础设施投资提供了关键资金来源。过去两年中,信贷需求因家庭和企业变得更加谨慎而疲软,此外房地产市场降温及当局对地方债务的控制也是导致信用增长放缓的原因。

长期低需求与债务积累情况可能出现,并可能威胁中国的经济增长前景。“央行将持续放宽政策,但这不太可能大幅提升贷款需求。”Capital Economics中国的经济学家表示,“信用扩张以及经济活动的反弹需要政府借贷量有更大幅度的增长。”

信贷存量年同比增速触及新低纪录至9.7%,总贷款增长也达到历史最低水平。这些指标长期在减速,这是由于通缩和借款人需求减弱所致。2025年的1-10月内,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减少了约9700亿元人民币,低于上年同期的一倍有余。这表明了企业信心不足,并可能暗示投资与生产的扩张意愿不强。

房地产相关数据也显示出疲软迹象,房贷余额相比去年同期仅有一半水平。最近实施的住房政策宽松措施需要时间来体现在10月及后续月份的数据中。9月底宣布政策后,一线城市开始放松购房限制,房地产市场活动出现了一些增长。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25
原因:

文章中反复强调了中国经济的软弱和潜在风险。
*  信贷增长低迷、需求疲软是主要基调。
*   提到了“可能进入长期低需求周期”,“威胁多年增长前景”等负面预判。
*  虽然政府采取措施刺激经济,但文章对这些措施的效果持谨慎乐观态度,并指出可能需要时间才能显现。
尽管文章也提到了积极的信号,例如地方债发行增加、房地产政策放松后的看房和销售增多等,但是总体上仍然倾向于突出负面信息,  因此75分较为合适。

原文地址:China’s Loans Disappoint Amid Weak Demand But Bonds Boost Credit
新闻日期:2024-10-14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