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刺激政策能否缓解通缩担忧并提振经济?
中国政府今年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为5%,但在消费疲软、出口艰难以及房地产市场仍不稳定的情况下,这一目标似乎颇为雄心勃勃。在9月末,面对投资界对援助规模的质疑,北京推出了新一轮刺激措施,并承诺将加强对房地产业的支持与增加政府借贷以支撑经济力度的暗示。即便如此,实现5%的增长目标依然压力重重。
持续的通缩压力、新房价格自2014年至今的下跌、消费者信心在一年半多时间里达到最低点等迹象显示,中国的第二大规模经济体面临的风险可能包括长期、类似日本式的经济低迷。在最近一轮刺激之前,全球大多数银行都预期中国经济将未能达成今年的目标。
数据显示,新居价格持续下滑,消费者信心跌至历史低点。政府继续依靠制造业和出口推动经济复苏。仅有不到五分之一的经济学家预测,202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增长5%,这与银行机构如美国银行等对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未能有效提振国内需求感到困惑的看法一致。
尽管最新的出口数据达到了近两年来的新高,北京仍面临着国际上对其制造大国地位可能造成的影响表示担忧的情况。政府高层,包括副财长在内的一批高级官员强调了中国的工业实力,认为中国的产品物有所值,有助于全球控制通胀水平。
在持续不愿采取更激进行动后,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其中包括中央领导层的24名最顶级官员——组成的决策机构承诺,将在接下来的目标年内实现经济增长并遏制房地产市场的下滑。此次政策推动的主要焦点之一是稳定房地产市场,措施包括降低现有房贷利率和放松对住房市场的限制。
为与央行协调行动,当局降低了利息率、释放流动性以鼓励银行放贷,并承诺提供最多3.4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约$4200亿美元)的资金来提振股市。财政部长在10月中旬的一次会议上宣布,地方政府将被允许使用特别债券购买未售出的住房,同时暗示可能会进行罕见的预算修订。
尽管没有具体说明任何额外刺激措施的价格标签,但市场情绪转向了谨慎乐观,期待更多的财政支持。中国的银行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贷款今年夏季首次在19年中下降,这导致财政资源面临着巨大压力,尤其是在房地产价格下跌、地方政府收入从土地销售下滑且经济迫切需要财政支持的背景下。
随着疫情封锁的解除和边境重开,2022年末中国旅游业复苏情况令人兴奋。然而,人们对经济增长放缓对失业率及收入的影响感到担忧,长期的房地产危机导致大约18万亿美元的家庭财富蒸发,人们转而节俭而非消费,这推动了中国自1999年以来最长的通缩周期。
根据旅游部门的数据显示,在2023年10月初结束的长假期间,与中国疫情前水平相比,游客数量仅增长了一小部分。平均每旅行支出较五年前下降了2.1%,这显示了政府之前宣布的措施对消费者信心的影响有限。
失业问题仍然是个令人担忧的问题,科技大企业面临的严厉监管导致许多有抱负的年轻人失去了高收入的职业路径,青年失业率在8月连续第二个月上升至今年新高。房地产行业自习近平主席十年前上任以来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政府试图在2020年解决过度负债的开发商问题以减少金融体系风险,结果推动了房价下跌,并导致许多人失去房产。
许多开发商停止建设已售但尚未完成的房子,导致一些人因贷款无法偿还而陷入困境。这一动荡使中国人意识到了房地产作为一种财富存储手段的作用,但这也加剧了他们对经济未来的担忧。自2022年初以来,住房市场面临了持续的下滑趋势,在5月时中国出台了旨在提振房地产市场的最彻底措施。
不过,用于政府支持机构购买开发商手中未售房产的3000亿元(约420亿美元)央行资金计划实施缓慢,并且考虑到该方案对地方政府的吸引力有限,仅有超过200个被中央政府鼓励参与的城市中的一小部分响应了这一号召。刺激措施预计将在接下来四个季度将增长提升1-1.1个百分点,据彭博经济研究所预测,今年的增长将增加20个基点。这会让中国接近实现5%的经济增长目标。
然而,对抗通缩并逆转房地产市场的困境将是艰巨的任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者愿意投入的资金规模以及如何避免再次陷入波动周期。同时,不断升级的贸易纠纷可能减缓增长速度。巨大的住房过剩意味着任何针对房地产的刺激政策需要时间才能流向社会实际建设,或者效果并不显著。
考虑到人口和城市化的放缓,中国面临较少结构性需求驱动因素推动房地产业务的压力。这可能导致经济在解决债务问题的同时面临较长时间的增长疲软,类似于日本在其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破裂后所经历的情况。虽然最近的刺激措施引发了一轮短暂的热情,但市场对此反应不一。
面对投资界对更大财政支出及发债以遏制经济增长放缓、确保其他放宽政策有效性的担忧,总理承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将“关注市场”。这种反复无常使资产价格波动剧烈,香港上市的中国股票在这段时间内飙升超过30%,随后遭遇了自2008年以来最惨重的一天。一些分析人士已经认为这是一个转机,高盛集团在今年中期预计中国的增长在2024年和2025年将放缓,并警告长期来看结构性挑战如人口老龄化恶化可能会抑制经济增长。
当前的挑战在于北京需要兑现其承诺并提供实际的资金支持,以避免再次陷入周期性的经济繁荣与衰退。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15
原因:
文章中表达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担忧,包括: * 预计增长目标难以实现 * 持续的通货紧缩压力 * 房地产市场困境 * 消费疲软 * 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 * 结构性问题如人口老龄化 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对中国经济前景的负面预期,因此得分较高。
原文地址:China: Can Stimulus Measures Help Fight Deflation Fears, Revive Economy?
新闻日期: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