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中国政府野生物熊猫数量统计广受质疑”,
“summary”:
“美国动物园引用在野外数量显著增长的数据——最后一次统计为1864只——作为他们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保护工作的有效证明。

然而,这些统计数据来自2013年中国政府的普查数据,并且在环保领域内,几乎无人相信这些数字——包括动物园本身。全球各大动物园每对熊猫支付至高达每年一百万美元,以此希望将来能释放幼崽回野生环境中。这是一个颇具标志性的自然保护项目。我们花了数月时间深入调查这一话题,发现实际上很少有熊猫得以回归野外,而且个别个体受到人工繁殖过程中的伤害、燃烧乃至致死的困扰。

动物园通常对此现象遮掩,并自认工作成功,往往将其归功于数量的增长趋势。但是2006年华盛顿国家动物园的一份研究提案指出:“这种方法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从未经过系统性考察,也缺乏具体数据的支持。”

另外一份在2012年的文档提到,“野生大熊猫的数量统计存在数据上的空白。”

“这个数字当然不是绝对可靠的”,吉林大学的研究员、在中国研究熊猫栖息地的李建古说。

中国政府对大熊猫进行每十年一次的大规模普查,这项任务由国家林业局主导。近来的调查中,他们派出了携带GPS设备和地形图的专业人员到险峻地区,并且有时借用了当地农民的向导。他们会寻找熊猫粪便并分析其中的竹片残留物。

根据理论上的假设,通过分析剩余物上留下的咬痕痕迹,普查人员可以估计附近可能存在的熊猫数量。然而在2010年的一篇博客文章中,一位名为余昌清的研究员对这种方法提出了批评,并质疑其组织方式。

国家动物园曾提出替代方案,认为咬痕的方法“费力而争议颇多”。

专家们表示,有更好的选择。“DNA分析无疑是黄金标准。”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熊专家小组联合主席、野生动物监测机构David Garshelis说。中国专家则表示,难以找到足够的新鲜粪便以获得一致的DNA分析。

中国的林业局会提供精确到个位数的具体数字,并且对如何得出这一数字并不进行详细解释。美国动物园和世界自然基金会为最后一次普查提供了资金支持,但它们也不清楚具体计算方式。一位名叫Colby Loucks的世界自然基金会副总裁表示,“他们没有提供任何关于他们分析过程的信息。”

中国政府在回应我们的报道时称其不准确,并且拒绝提供更多细节。野生动物生物学家Qiongyu Huang说:“我们缺少及时的数据。”他说:“这真令人遗憾,我们可以开展更多研究工作。”

“熊猫与政治息息相关,野生物熊猫的普查同样充满政治色彩。”

1980年代,中国西部地区一些官员担心如果揭露大熊猫的存在会引发木材禁令,所以专家们认为这些地区的实际数量被低估或否认。其他压力可能导致数字过度膨胀。对于部分西部中国的贫困区域而言,大熊猫能够带来政府资助。

多重利益交织在一起,使得获得真相变得困难。“人类干预太多。”台湾人畜研究学院院长Lung Yuan Chih说。

2016年时,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宣布大熊猫不再处于濒危状态。其专家认为即使统计数字不完全准确,但是熊猫数量的趋势正在增长且栖息地的扩大表明保护工作卓有成效。David Garshelis医生说中国为联盟提供了如各区域中估算的大熊猫数量以及粪便分析地点等信息。

国家动物园发言人Annalisa Meyer表示,“科学论战本在所难免”,但国际社会已经达成共识,认为大熊猫的数量正在增长。她强调更多保护措施已实施,并且研究人员观察到野生大熊猫移动进入这些新区域。

令人意外的是,中国林业局反而质疑了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决定,担心这会降低大熊猫的关注度。David Garshelis医生表示。

然而,如今,如同美国动物园一样,中国政府也宣称新的地位验证了保护工作的成功。“最终,他们通过自己的数据得到了这一结论。”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45
原因:

文章对中国官方发布的熊猫数量数据表示质疑,并指出这些数据缺乏可靠性和科学依据。 文章还批评了中国政府在保护熊猫方面的方法,例如过度依赖人工繁育,忽略野生熊猫的实际情况。 此外,文章还暗示了中国政府为了政治目的而夸大熊猫的数量。  
虽然文章也承认中国在保护熊猫栖息地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整体上呈现出对中国官方数据和保护方法持怀疑态度,甚至有些批评的态度,因此给予较高的负面情绪分值。

原文地址:China’s Wild Panda Census is Widely Regarded as Flawed
新闻日期:2024-10-15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