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地区遭遇罕见强降雨,导致农作物腐烂,秋收受阻,粮食供应面临压力,而此时中美贸易关系紧张,进口量也在下降。
据报道,河南、山东等主要玉米产区经历了六十年来持续时间最长、强度最大的降雨。北方地区玉米产量至少占中国总产量的30%,但部分田地因积水过多而无法收割。已经收割的玉米也面临霉变的风险。
中国大部分玉米用于动物饲料,但也用于零食和加工成燃料乙醇。中国越来越依赖国内产量,减少从美国等国家的进口,以增强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导致天气变得越来越不可预测,这使得中国面临更大的脆弱性。今年以来的进口量已降至不足100万吨。
“对冲生产损失的缓冲空间不大,”西东尼咨询公司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农民争相出售新收获的作物,而不是将其储存起来等待质量恶化。这给价格带来了压力,河南玉米价格本月已下跌。政府也已采取应对措施,拨款4.84亿元人民币(6800万美元)用于支持粮食烘干和农田排水等措施。
其他农作物也受到了影响,从大豆到花生。中国秋粮的收割工作仅完成了约70%,因此潮湿天气对质量和产量的全面影响尚待确定。虽然中国北部和西部的持续降雨即将结束,但南部聚集的热带风暴可能会影响水稻和甘蔗作物。下一轮种植也备受关注。华北地区通常从本月开始播种冬小麦,农业部已启动一项计划,以应对洪涝的影响。
此外,文章还提到,中国似乎已经更善于运用曾经几乎完全由美国使用的经济手段。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对中美贸易谈判构成影响。中国举行了与外国企业的大型会议,以向他们保证,新的出口管制并非旨在限制正常贸易。美国的海上风电供应商正受到成本上升和政治压力的打击,但这对于中国的风力涡轮机制造商来说,却是一个机遇。由于地缘政治因素,停靠在中国港口的商品船数量增加到今年的最高水平。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10
原因:
文章客观描述了中国在自然灾害面前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以及增强粮食安全的努力。虽然提到了面临的挑战,但也强调了政府的积极响应和农民的自救行为,展现了一定的韧性。
原文地址:China Races to Secure Corn Harvest After Heavy Rains Rot Crops
新闻日期:2025-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