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报道——正当特朗普政府的移民政策收紧外国科技人才进入美国的途径之际,中国正敞开大门,但这举动也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反弹。
10月1日启动的“K签证”旨在为全球顶尖的科技青年人才提供更便利的在华长期生活和工作条件,以期在中国与美国争夺全球科技主导地位的竞争中占据优势。这一新签证类别不要求申请者已获得工作邀请,唯一的条件是年龄限制(尚未公布具体年龄上限)以及拥有中国或外国顶尖大学的科学、技术、工程或数学专业的学士学位,或具备相关的教学或研究经验。
尽管许多细节尚未公布,但新的中国签证计划已引起印度的关注。在中印关系升温以及特朗普政府上月意外宣布将H-1B工作签证费用提高到10万美元的背景下,中国被视为越来越有吸引力的目的地。北京这项对人才友好的举措,也可能在与华盛顿持续的贸易紧张和技术竞争中助其一臂之力。美国对芯片和其他先进技术实施出口管制,正促使中国自主研发相关技术。
然而,这项新的签证计划在中国年轻求职者中却反响平平。他们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同时,在经济放缓的背景下,中国高校每年还涌现出数百万新的毕业生。根据周三发布的政府数据,16至24岁人口(不包括学生)的失业率上个月为17.7%。
北京的职业咨询师耿向顺表示,人们担心外国人才可能会使“本已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变得更加严峻”。耿向顺在热门社交媒体平台微博上发帖称:“中国已经拥有充足甚至过剩的高学历年轻人才。既然这些本土人才尚未充分就业,我们为什么还要引进外国学士学位持有者?”
一般来说,中国的工作签证附带严格、复杂的要求,并且只允许少数由雇主担保的高端申请者短期停留。移民中国非常困难,长期在华生活和工作存在诸多障碍。专家表示,因此,与许多拥有技术移民政策的先进经济体相比,中国对外国专业人士的吸引力较低。
中国科学技术部的数据显示,目前约有95万外国人在中国工作,仅占中国约7.75亿劳动力总数的0.12%。相比之下,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2024年,外国出生的工人占美国民用劳动力的19%以上。新签证旨在放宽限制,提高中国的全球吸引力,承诺提供更优惠的条件,如更长的有效期和多次入境。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教授刘国福表示,尽管中国在这一举措上相对“迟到”,但这代表着对中国现有的人才计划的“升级”。值得注意的是,新签证不要求雇主担保或邀请,类似于“独立技术移民”。
不过,刘国福强调,北京于8月初宣布的新人才计划与几周后唐纳德·特朗普总统调整H-1B签证费用的举措“没有直接关系”。美国中美科技事务专家西蒙表示,由于签证侧重于早期职业生涯的STEM人才,北京正转变方向,不再只专注于吸引中国科学家回国和选择性地邀请外国高级专家。西蒙说:“通过将以青年为中心的灵活入境渠道编入法典,北京正在将入境的STEM人才流动正常化,作为其创新战略的一部分。”
他补充说,对于那些可能因美国H-1B签证费用上涨而感到沮丧的外国STEM人才来说,这提供了一个“低摩擦的替代方案”,并指出超过70%的H-1B签证持有者来自印度。“即使是少量申请者的转移,也可能改变实验室和创业公司的地理位置——这正是创新集群获胜的地方,”西蒙说。
北京的K签证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强烈的抵制,评论员抱怨政策制定缺乏透明度和公众讨论。来自中国东部城市南京的18岁集成电路专业新生马修·马表示,他“非常惊讶”自该签证宣布以来的两个月里,他“什么也没”读到有关该签证的信息。
马修·马说:“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犯的最大错误是没有及时发布足够的信息。我认为这是人们对这种签证如此愤怒的主要原因。”还有人对签证仅要求STEM专业的本科学位感到愤怒,认为在一个中国年轻人为了在就业市场上与同龄人竞争而感到有压力去获得更高学位的时候,这降低了门槛。社交媒体上还充斥着种族主义和仇外评论,尤其是在印度人问题上,人们担心大量外国人涌入可能会侵蚀中国的民族认同感,而中国的人口已经连续三年下降。
中国官方报纸《人民日报》上月发表了一篇措辞强硬的社论,驳斥了这些担忧,称其为“奇怪”、“不必要”和“具有误导性”。社论称:“为了确保中国的未来,中国必须吸引和利用来自世界各地的最优秀人才。”社论指出,仅今年一年,中国主要制造业部门预计将出现近3000万技术工人短缺。“这种人才需求量很大,而且越多越好,”社论补充道。“K签证只是为了方便年轻的外国科技人才在中国工作和生活。不应将其等同于移民。”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30
原因:
文章主要关注中国引进外国科技人才所引发的争议,包括中国国内对就业市场竞争加剧的担忧、种族主义言论以及对政策制定过程缺乏透明度的批评。这些都反映了作者对中国引进人才政策的负面情绪。
原文地址:China woos foreign tech talent, fanning its graduates’ unemployment fears
新闻日期:2025-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