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黄益平表示,中国需要更大胆的支出方案来修复家庭和企业的财务状况。尽管出口的繁荣在第三季度支撑了经济产出,但从通货膨胀到私人投资和失业率等指标都表明,面对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市场信心依然低迷。

黄益平在上海举行的外滩峰会间隙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政府,包括中央银行,采取重大行动——修复家庭、企业、地方政府,甚至可能是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

这一评估让人怀疑,如果没有更大规模的刺激措施,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免受贸易战的影响。高层官员在本周举行的为期四天的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会议上,似乎也意识到了中国面临的挑战。周四发布的公报强调了稳定就业、企业、市场和预期的必要性。

同时担任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的黄益平呼吁采取积极的财政宽松政策,以便中央政府能够为地方政府提供更多资金,供其酌情使用。减少对支出的限制,将标志着与北京方面倾向的做法有所不同。例如,许多公共债券都附带严格的附加条件——例如必须从项目中产生利润——导致财政慷慨大打折扣,并限制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支出。

中国报告称,上季度经济增长稳健,有望实现今年5%左右的官方目标。但扩张变得更加不平衡。由于政府的以旧换新补贴的影响逐渐减弱,消费正在放缓,而由于出口强劲,工业生产正在回升。由于国内需求疲软仍然受到房价下跌的抑制,整个经济的通货紧缩已经延续到第10个季度。黄益平重申了政府应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呼吁,房地产市场曾经是经济的支柱,现在需要帮助恢复消费者信心。更高的家庭收入和信心是更可持续地提振消费的关键,因为对消费者的补贴只能产生暂时的影响。

在货币政策方面,黄益平的措辞更加谨慎,称货币政策可以发挥作用,但警告称,短期内没有大幅宽松的空间。此外,中国需要引导地方政府摆脱过去那种对促进经济增长负责的做法。北京正试图控制过度的本地补贴,这些补贴助长了电动汽车等行业的过剩产能。地方官员的评估应该更多地基于就业和家庭收入等指标,而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率。

他说:“地方政府直接参与经济活动——那是一个过渡时期。”展望未来,“地方政府应该关注的是狭义的政府活动。”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10
原因:

文章指出了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问题,如消费放缓、通货紧缩、地方政府债务等,以及贸易战带来的不确定性,这些都对中国经济构成了负面影响。

原文地址:PBOC Adviser Says China Has to Do ‘Something Major’ for Economy
新闻日期:2025-10-24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