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彭博社关于驱动全球经济的大宗商品的指南。今天,常驻中国记者丹·默塔夫将解释北京追求能源安全的努力如何逐渐削弱一个利润丰厚的进口市场。
中国石油钻探业的复兴是过去十年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发展之一。作为全球最大的原油和天然气进口国,中国理所当然地以买家的身份而闻名。但同时,中国也是一个规模可观的生产国——石油产量位居全球第七,天然气产量位居全球第四。
能源安全是习近平主席的首要任务,他从不羞于斥责那些忽视国内增长的国有企业。自2019年以来,中国主要石油公司已投入4680亿美元用于钻探和勘探,勘探力度空前。其中,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 Co.)的资本支出 bill 位居全球石油公司之首。
成果是显而易见的:石油产量已经反弹,天然气产量持续增长,两者都有望在今年创下纪录。这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增加旧油田的注入量以阻止自然衰退,以及开发页岩、煤层和海上盆地等非常规新资源。渤海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油田。
虽然国内生产的碳氢化合物永远不会离开中国,但它们仍然具有国际影响。本世纪以来,中国占据了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绝大部分;中国国内生产的每一桶石油,就意味着从全球市场购买的石油减少一桶。
钻探方面的成功还得益于某些领域消费的减少——例如,电动汽车降低石油使用量,或煤炭和可再生能源取代燃气发电。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loombergNEF)的数据,石化产品今年可能使中国的原油需求每天增加8.9万桶,但截至9月份,中国原油产量增速更快,每天增加10万桶。
天然气提供了一个更鲜明的例子。尽管中国在2021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进口国,但自那以后,随着国内产量上升、经济增长放缓以及海外价格飙升,中国的液化天然气购买量一直停滞不前。如果北京最终与俄罗斯达成第二条天然气管道协议,那么中国下一个十年的液化天然气进口量实际上可能低于当前十年。
这对习近平主席的自力更生战略来说是个好消息,但对于一个已经花费数千亿美元扩大液化天然气出口能力的全球行业来说,这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消息,因为这些投资原本着眼于中国市场。
–丹·默塔夫,彭博新闻社
德国的新车销量仍然低于疫情前的水平,而电动车型——欧盟气候战略的核心——却被证明不尽如人意。随着汽车制造商退出预算市场,这一趋势正在加深欧洲最大经济体中工薪家庭的排斥感。
在被美国财政部称为“克里姆林宫的傀儡”并表示石油和天然气贸易商永远无法获得许可证后,贡沃尔集团(Gunvor Group)放弃了收购受制裁的俄罗斯石油生产商卢克石油公司(Lukoil PJSC)国际资产的提议。
在日本和美国达成协议,共同努力减少对中国关键矿产的依赖后,两国将联手在太平洋一个小岛附近海域寻找关键矿产。
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etrobras)正在提高世界最大深水油田的产量,即便原油价格徘徊在五年低点附近,这也有助于这家巴西国有石油生产商提高股息。
阿布扎比的石油贸易部门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将其处理量提高三分之二,随着其国际扩张。
即使批发电力和天然气价格下跌,英国家庭也正面临一种新型能源危机:能源账单不断上涨。不断扩大的差距加剧了政府的政治难题。
尽管存在贸易紧张关系,但全球对中国电池的依赖正在上升。欧洲、印度和东南亚都在增加进口,但关税扰乱了美国市场。市场集中度仍然很高,目前有八家公司控制着中国约85%的电动汽车电池产量,彭博新能源财经的数据显示,宁德时代(CATL)保持着领先地位,但竞争对手正在赶上。
彭博投资:3月3日至4日在纽约与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投资者和金融领袖会面。本次旗舰活动将探讨人工智能颠覆、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央行政策转变以及公共和私人市场融合如何重塑全球金融。不要错过与金融区中心的顶级首席执行官、资产管理公司和行业巨头的具有前瞻性的对话。
您可以独家访问其他仅供订阅者使用的新闻通讯。订阅彭博社,充分利用您的订阅。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60
原因:
文章主要报道了中国石油产量增加,降低对进口依赖,以及中国在能源安全方面的努力和成就,整体基调偏正面,肯定了中国在能源领域的进步。
原文地址:China’s Oil Production Surge Eases Reliance on Imports
新闻日期:2025-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