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正在试图自我修复——但真正的问题仍然存在”
作为全球第二大的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如今正处于长期通缩的周期中。中国政府对此十分清楚,但他们目前似乎采取的有效措施尚且不足。
为了刺激经济,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包括降低利率、扶持地方政府解决债务问题、向国家银行注入更多流动性资金、并对拥有两至多个子女的家庭发放现金补助等。9月24日,中国宣布了这个价值连城的刺激计划包(无论总额价目),这一消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股市的小幅上涨,并在上周公布了更多的经济措施。
然而,政府目前采取的举措大多属于“简单易行”的解决方案。利率下调紧随着美国联邦储备系统(Federal Reserve)的一系列动作,这为中国的中央银行提供了操作空间。向多孩家庭发放现金补贴旨在刺激消费和扭转人口下降趋势。同时,中国正面临地方政府债务累积问题,如果不解决好这一问题,其今年的增长目标将难以为继。
[一]
实际上,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是长期以来经济学家、外交官及政府官员一直在警示的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中国的投资过度,而消费者的消费相对不足。
在2007年3月的全国人大会议上,当时的总理温家宝紧急提醒说:“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在于增长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六年后,在他最后一次向全国人大致辞时,这个警告几乎一字未变。
2012年初,世界银行与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NDRC),作为中国政府的顶级智库,共同发布了一份名为《中国2030》的报告。这份报告强调了需要进行重大结构改革,并指出应从依靠出口和政府投资的成功模式转向消费驱动型经济,以推动更现代化的经济发展。
在同年的7月,《华盛顿邮报》发布了一篇名为“说服中国人停止储蓄并开始消费是困难的卖点”的文章中引用了温家宝的话:“扩大国内需求,尤其是消费者需求…对于确保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和强劲发展至关重要。”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已经过去了十二年,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完全可以改变时间线、名字等细节,然后几乎可以写出同样的报道。
相比之下,美国家庭消费支出占其GDP的比重通常约为70%;印度和英国则在60%左右;欧盟地区超过50%。而在中国,家庭消费只占GDP的38%,这几乎是十二年前的情况。
中国人擅长储蓄——而这部分原因是政府的原因。缺乏可靠的社会保障网使人们为意外医疗紧急情况、子女教育或退休储备资金而储蓄。他们将储蓄视为应对未来多种可能灾难的防御手段之一。因此,在收入相对较低的情况下,他们的消费水平自然就很低,支付租金和日常开销后几乎没有剩余。
普通公民并不是唯一的储蓄者。企业和地方政府同样会有所保留。虽然这种行为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明智之举,但在消费者不进行大量支出的情况下,企业会受到打击,因为购买产品的人数稀少。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将过剩的产品出口到海外,从而增加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贸易逆差。
在对外开放初期的前三十年内(1979年),中国政府投资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国建设了世界上最庞大的高速铁路网络、高速公路系统,新机场设施,新建了许多商业区甚至在偏远的城市和乡镇留下大量空置或废弃的未充分利用区域,并兴建了大量的住房。而如今,在几十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的经济正停滞不前。每一种政策解决方案都伴随着风险与后果。比如增加工资可以增强工人的购买力,但同时也可能削弱中国作为基于廉价劳动力的世界工厂的地位。
长期以来,在中国经济持续两位数增长期间,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决策者被视为技术精湛的天才。但在经济衰退期,他们是否能够顺利操作呢?尽管经历了经济增长放缓,中国仍然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占据了全球GDP约18%的份额,并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现在,整个全球经济都取决于中国政府能否应对这一挑战。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5
原因:
请提供之前我们的对话内容,这样我才能理解“60” 分的评分与什么上下文相关,并给出准确的原因。 😊 等待您的回复!
原文地址:China is trying to fix its economy — except the real problem
新闻日期:2024-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