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星期一早上,激昂的中国国歌都会从我家北京的公寓外,街对面的小学传来。身穿制服的年轻学生整齐地排列在刚铺好的操场上,中国的国旗缓缓地升上旗杆。附近的街道两旁种满了花草、银杏树,还有劝导市民热爱国家的宣传标语。
在我的大半生中,这种指示都显得多余。中国的经济蓬勃发展,我们为自己的国家感到自豪。然而,今天我们中的许多人却很难再唤起这种自豪感。在井然有序的日常生活背后,一种悄无声息的绝望正在酝酿。在社交媒体和私下谈话中,人们普遍抱怨失业、工资削减和难以维持生计。
如今的中国人民生活在一个奇怪的悖论中。在国际上,中国看起来很强大。在塑造世界的力量方面,它是美国唯一的竞争对手。特朗普总统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最近的会晤,两位领导人宣布了贸易战休战,这进一步助长了这种说法——北京非常乐意宣传这种说法——一个坚韧的民族团结起来面对外部挑战。
然而,在中国国内,这种强硬的外表却被一种对黯淡的经济和个人前景的绝望所刺破。这种自信的国家与其疲惫的人民之间的对比,体现在中国人民用来描述自己国家的一个词语中:“外强中干”。
许多人现在感到,正是那些使中国在海外显得强大的国家政策正在伤害他们。他们看到政府更关心的是建立全球影响力,主导出口市场,而不是解决他们家庭面临的挑战。几年前发起的一场针对私营部门的政府打压,被广泛认为是破坏中产阶级生计的原因,即便财政资源被输送到政府认为更具战略重要性的产业,如电动汽车、太阳能和造船业。与此同时,中国在全球稀土元素的供应和加工方面占据的控制地位,已导致国内的空气和土壤污染。
如今,人们对国家痴迷于世界力量和打败美国,而自己却成为无声的受害者,感到一种痛苦的愤怒。这种情绪很可能会增长。上个月发布的最新五年计划——政府的经济优先事项蓝图——明确表示,它计划加倍优先考虑国家力量而不是共同利益。
今年4月,随着与美国的关税战愈演愈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由于中国具有集中资源并将其投入到实现国家目标等系统性优势,北京可以抵御美国的欺凌。中国互联网上的强烈反对是迅速的。一篇在社交媒体上疯传的帖子指出,在政府吹嘘的同时,寻找工作、养家糊口和教育子女等日常斗争“充满了困难”。作者写道,赢得与美国的贸易战意味着“准备牺牲一些人”。审查人员很快屏蔽了这篇文章和其他类似的文章。
多年前,中国人民会对《人民日报》这样的社论欢呼雀跃,出于政府几十年如一日灌输的本能的民族主义。今天,这种爱国主义几乎被那些抱怨自己面临的问题的人所淹没。
青年失业率非常高,以至于去年政府改变了其计算方法,从而得出了一个较低的数字。即使是新的数字仍然高得惊人。估计有2亿人在零工经济中从事不稳定的职业。许多人的净资产在难以解决的房地产市场崩盘中缩水,消费者正在削减开支,使经济陷入通货紧缩的螺旋。
经济上的不安全感导致人们放弃结婚和组建家庭,加剧了全国人口的下降。普遍的挫败感也加剧了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分歧——加剧了公众对那些被认为将经济或政治关系转化为机会的人的怨恨,而大多数人面临的前景却在不断恶化。精神健康问题据信正在上升,过去几年发生的一系列不分青红皂白的刺伤事件和其他暴力袭击事件就证明了这一点。
似乎很明显,北京不能再指望本能的爱国主义来支持其日益强硬的海外立场。今年9月,当中国共产党举行盛大的阅兵式来纪念二战结束80周年时,许多人公开质疑为什么这笔钱不用于解决普通百姓的困难。
政府最近开始打击其认为“过度悲观”的社交媒体内容——这清楚地表明,它担心这种公众不安会破坏其议程。但是,压制批评而不是解决其根源只会加深与人民的脱节,并加剧国家试图在其外交政策优先事项和其渴望的国内支持之间取得的平衡。
长期以来,中国在一种不成文的社会契约下蓬勃发展:共产党为了换取政治服从,赋予人民更多改善生计的自由。对许多中国人来说,政府不再履行其协议。
当习近平先生在2012年上任时,他用他经常重复的口头禅“中国梦”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承诺通过国家力量实现共同繁荣。近年来,这句话在政府宣传中已经不那么突出。
国家可能会说,那是因为它的许多愿景已经成为现实。更有可能的是,共产党明白,这种言论现在在一个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梦想破灭的人群中听起来很空洞。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60
原因:
文章主要描述了中国经济下行、失业率高企、社会问题突出等负面现象,以及作者对中国政府政策的批评,负面情绪较强。
原文地址:Opinion | The China That the World Sees Is Not the One I Live In
新闻日期:202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