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彭博社报道,中国10月份的广义财政支出出现至少自2021年以来最大幅度的下滑,这对投资和经济增长构成关键影响。
根据中国财政部周一发布的数据,彭博社计算显示,10月份中国两大主要预算——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的合并支出同比下降19%,至2.37万亿元人民币(3340亿美元)。这是自2021年初有可比数据以来的最大降幅,也是自2023年7月以来的最低支出额。
高盛集团表示,其专有的“扩大财政赤字”指标上月收窄,表明预算政策“对增长的支持力度减弱”。
支出骤降反映了政府政策的演变,并凸显了对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益减弱的财政支持,该经济体上月整体表现疲软。其中,很大一部分由预算支出驱动的固定资产投资在10月份出现下滑,加剧了消费疲软和外需减弱带来的拖累。
高盛经济学家在一份报告中写道:“数据表明,政府支出增长的显著放缓,以及越来越多的增量支出用于偿还企业欠款,而非投资项目,可能严重影响了整体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
彭博社根据财政部的数据计算得出,在一般公共预算下,与基础设施相关的支出,包括交通运输、水利和城乡社区事务支出,上月同比下降近26%,至3616亿元人民币。
预算支出的收缩也表明,自年中以来新增的刺激措施可能需要时间才能渗透到经济中。政府表示,用于刺激投资的5000亿元人民币新增政策性融资工具直到上月底才全部部署到位。
10月中旬,又增加了5000亿元人民币的专项地方政府债券额度,但其中只有一部分用于合格省份投资项目。这一举措表明,鉴于中国今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看起来已稳操胜券,中国政府正倾向于控制债务风险。
北京方面表示,新增债券额度也用于减少地方政府的表外借款和偿还拖欠企业的款项,此前已指定今年发行2.8万亿元人民币的债券以削减债务。法国兴业银行大中华区经济学家表示:“决策者似乎对2025年的经济增长感到满意,并认为已宣布的刺激措施应能使他们达到今年的目标。” 因此,“市场期待2026年的财政支持。”
中国财政部长蓝佛安承诺,未来五年将把预算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以及政府借款规模控制在“合理”水平,以支持经济增长。他还表示,财政资源将优先用于支持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农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发展,并设想加强与货币、产业和区域政策的协调。
今年前10个月,广义政府支出总额为30.7万亿元人民币,增速放缓至5.2%。即使1月至10月的土地销售额同比下降6.5%,政府总收入仍小幅增长0.2%,达到22.1万亿元人民币。
这使得广义预算赤字达到8.6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加20%以上。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表示:“今年,大量发行的债券被用于债务置换,而不是实际的经济活动。” 他表示,中国政府“需要审查可用资金的支出模式”,以平滑从现在到2026年第一季度的增长势头。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40
原因:
文章主要关注中国财政支出下降、投资放缓以及经济面临的挑战。文章直接指出了支出下滑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以及政府刺激措施可能需要时间才能生效的问题。此外,文章还提到了债务风险和土地销售额下降等问题,这些都指向了中国经济面临的压力。
原文地址:China Dials Back Budget Spending by Most in Over Four Years
新闻日期:2025-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