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投资者正逐步增加对中国新推出的债券回购工具的使用,此前中国于9月份扩大了他们进入在岸回购市场的权限。
根据中国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数据,10月份,境外基金通过香港“债券通”渠道进行了131亿元人民币(约合18.4亿美元)的债券回购,较上月的8.1亿元人民币大幅增长。回购市场便利了短期借贷,一方将证券出售给另一方,并约定在稍后购回。
该渠道的交易于9月26日启动,当时中国通过香港“债券通”渠道扩大了海外投资者参与债券回购交易的权限。这项举措是中国政府为提高外国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兴趣而采取的措施之一,旨在使他们能够使用债券交易的关键流动性功能。过去十年,中国仅允许部分海外主权机构、海外人民币清算银行和参与银行通过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在岸回购业务。新的“债券通”渠道向更广泛的机构开放市场,包括基金、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并有13家中国银行和券商作为做市商提供流动性。
据知情市场参与者透露,如果中国采用全球回购主协议(GMRA),这一跨境回购的广泛采用标准,以简化文件要求,那么新项目下的交易可能会加速。由于未获授权公开发言,这些人士要求匿名。其中一位人士表示,一些新投资者仍在等待确认申请GMRA的可能性,然后才会进入市场。中国的通常做法是参与者签署由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NAFMII)制定的协议,该组织负责监管中国的银行间市场。
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在9月份表示,欢迎中国人民银行为扩大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回购市场所做的努力,包括潜在的应用GMRA。中国人民银行早前的声明并未表明采用全球协议的具体计划。
到目前为止,增加回购权限对阻止外资流出中国债券的影响甚微。央行数据显示,10月份,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持有的中国债券降至3.73万亿元人民币,为2023年1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原因之一是中国债券收益率仍远低于美国国债。
彭博行业研究驻香港亚洲外汇和利率主管赵志轩表示,中国债券的低收益率可能会抑制利用回购来增加头寸的需求。香港“债券通”项下回购交易渠道的外国使用量,仅占国内外投资者总体交易量的一小部分。中国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数据显示,上月共结算了103.8万亿元人民币的债券回购。彭博汇编的数据显示,在传统的CIBM渠道下,一小部分获批的外国投资者可以交易中国回购,10月份的成交额为3986亿元人民币,包括质押式和买断式交易,而9月份为5128亿元人民币。
尽管如此,该计划被视为中国深化人民币市场流动性、提升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作用的一种方式。汇丰控股有限公司香港市场及证券服务主管陈绍宗表示,增加回购权限“可能会鼓励更多境外投资者考虑购买中国政府债券”,还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鼓励人民币借款,并通过更广泛地接受中国债券作为抵押品来提高全球流动性。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50
原因:
文章主要报道了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新举措,以及这些举措对吸引海外资金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积极影响。虽然提到了资金外流和收益率较低等挑战,但整体基调是正面的,强调了中国政府为改善市场流动性和吸引外资所做的努力,以及市场参与者对未来发展的乐观预期。
原文地址:China’s New Bond Channel Lures Higher Volumes from Global Funds
新闻日期:2025-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