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饮食的故事,是一部关于匮乏、繁荣与调整的历史。许多老一辈人仍然记得毛泽东时代的赤贫,那场历史上最严重的饥荒导致数千万人死亡,另有数千万人靠树皮、树叶和虫蚁为生。

而生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人则有更辉煌的故事可讲。1990年,中国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在深圳开业,毗邻香港。大约在同一时间,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肉类消费国,这得益于收入的增长和私营企业进入农业所释放的效率。到2020年,中国消费了全球一半的猪肉和三分之一的海鲜,而贵州茅台——其白酒与宴会上的铺张浪费密不可分——超过可口可乐,成为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

一个新阶段正在出现。随着消费停滞,以及更加注重健康、更加独立的年轻一代选择外卖而非宴会厅,食客们正在降低消费档次。

以市值计算,可口可乐今年一直保持领先地位。分析师预计,贵州茅台的利润增长将达到201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中国的饮食偏好似乎也在发生变化。“麦乐鸡化”——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经历的时刻,当时肉类不再是一种令人向往的食物,而是变成了一种廉价而劣质的选择——正在向中国走来。

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在中国牛肉消费连续增长13年后,预计将在2026年再次下降。在一些城市,餐厅和外卖的销售额下降了高达50%。猪肉也已达到“结构性平台期”,尽管价格已跌至21世纪以来的最低水平附近。尽管成本停滞不前,消费者可以用相当于美国一个鸡蛋的价格购买半打鸡蛋。

美国农业部最近写道:“注重健康的消费者,尤其是在城市地区,正在将更广泛的蛋白质(包括猪肉)纳入他们的饮食中。”

到目前为止,鸡肉似乎是赢家——但即使在那里,当地的口味也显得更加朴素。十年前,中国食客压倒性地喜欢黄羽鸡,这是一种生长缓慢、肉质较深的品种,通常在活禽市场挑选并宰杀,当天食用。这种口味,以及对生长较快的美国式白羽肉鸡的鄙视,遍及更广泛的海外华人。2022年,新加坡因邻国马来西亚禁止家禽出口而遭受了一场接近国家危机的事件。食客们难以决定哪个更糟糕:放弃海南鸡饭(这个城市国家的实际国菜),还是尝试用来自美国的劣质冷冻鸡制作。

即使是那个堡垒现在也在沦陷。去年,黄羽鸡肉的销量占比下降,而鸡群数量减少了7.3%。白羽鸡品种的价格约为黄羽鸡的一半,几乎占据了剩余的全部份额。国内农民将更便宜的肉类视为未来,他们一直在努力开发本土品种,以减少对进口基因血统的依赖。

为防止禽流感蔓延而逐步关闭活禽市场正在加速这一趋势:上海今年将活禽交易禁令延长至2028年。消费者似乎并不太在意。如果你在享用外卖到家的馄饨汤里的鸡肉,而不是整只鸡作为家庭餐的中心,你可能不会太在意它的来源。

这种变化可能不会让美食家满意,但它可能对环境有利。中国农业每年产生近1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污染,与印度尼西亚2.87亿人口的总排放量相似。

更昂贵的肉类是碳足迹更大的肉类。随着食客们从碳密集型牛肉转向低排放鸡肉,我们正在为每吨温室气体提供更多的蛋白质。即使是鸡品种的转变也有帮助:黄羽肉鸡需要两倍的时间才能达到屠宰重量,需要两倍的饲料,以及两倍的肥料来种植。

我们不会仅仅通过饮食改变来解决全球变暖的问题——尤其是在像中国这样的地方,红肉的相对新奇使得牛肉远不如美洲的畜牧文化那样成为主食。不过,朝着不那么奢华的饮食方式迈出的小小举动,可以共同帮助减轻我们的生活方式对地球的负担。“麦乐鸡化”的发生是因为人们缺钱,而不是因为对环境感到内疚。然而,对大气的影响是相同的。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10
原因:

文章暗示了中国饮食结构可能出现“麦乐鸡化”的趋势,即消费降级,以及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担忧,同时提到了过去饥荒的历史,以及当前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揭示了中国在食品安全、消费模式和环境保护方面面临的挑战。

原文地址:McNuggetization Is Coming for the Chinese Diet
新闻日期:2025-11-24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