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吗?COP29气候战斗即将拉开帷幕”
欧盟气候变化委员会委员在九月询问:如果中国能征服月球,为何不再加大为气候行动的投入呢?
这位欧盟专员提出的疑问凸显了将在十一月阿塞拜疆巴库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峰会中的主要问题——如何理解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既能处于科技领域的前沿(“发展”中),同时又能被列为“发展中国家”(享有排放豁免和全球资金准入)?中国自认为是一个融合型超级大国,这一描述符合其外交目标。然而,在气候融资领域,这样的观点难以站得住脚。
如被认为发达国家,中国应向联合国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的基金支持。对于美国来说,这一预计数字约为950亿美元。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国家,不仅无需承担此类义务,还可以将所获得的资金用于应对炎夏和频发风暴的影响。
巴库气候峰会的关键议题之一是决定2025年后的目标。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与其他国家共同希望大幅度增加气候融资额至超过每年1万亿美元。对于已勉强达到当前目标的富裕国家来说,新增援助国至关重要。
美国和欧洲领导人将推动中国成为这些国家的一部分,并开始承担起支付责任。然而,北京则决心捍卫其发展中国家的地位,这允许它自力更生地投入大量资金以推进全球气候目标。
在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方面,中国的论点极具说服力。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拥有最多的钢铁厂和炼油厂,核武库扩张,并且有与荷兰学者荷克斯特所提及的、重要的太空探索计划为证。美国众议院去年一致投票认为中国不应自称为发展中国家。
然而,在政策层面上,中国保持为发展中国家的理由同样不可忽视。尽管近年来收入稳步增长,但中国的中位数收入仍低于发达国家门槛。虽然上海和深圳等超级城市的摩天大楼见证了全球最富有的人聚居地之一,但该国仍有数亿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真正的分歧不在于经济层面,而是在于政治考量。自冷战时代以来,中国一直尝试在新兴世界中确立自己作为倡导者的身份,并且尽管其财富正在增长,但也在持续挑战被西方主导的全球秩序。亚洲社会政策研究所在华盛顿的中国气候中心主任李说:“这不是关于中国的经济发展状态、人均GDP或排放量的问题;而更多地是长期积累的信任缺失问题。这不仅涉及全球气候政治的不兑现承诺,还有中美之间的持续紧张局势,导致中国寻求任何机会来抹黑对方。”
气候融资辩论始于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当时,发达国家同意到2020年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资助给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行动。这一目标将在2025年后失效。
十一月之际,各国需重新设定该金额。联合国估计发展中国家每年需要5000亿美元来实施其气候计划;而其他分析人士则估算此金额从1万到6万亿之间不等。“我们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德国特别气候变化特使这样说,“只是我们认为,在财富和历史上排放量都较多的其他国家也应该采取同样的行动。”
西方国家将面临极大挑战,要求中国向全球资金池中投入更多资金。今年与北京气候部门交谈的气候外交官表示,该国不太可能改变其立场。相反,中国的代表承诺将不会从基金中提取资金,以便留有足够的钱供较贫穷国家使用,并通过其他途径增加其气候融资。“与其将资金投入不受控制的大桶,它更愿意以自己具有较大发言权的方式花费这些资金”,北京绿色和平组织全球政策顾问姚哲说。
然而,这使得中国需要找到方法说服富裕国家提高资金目标——而无需自己的帮助。为实现这一目标,北京可能需要证明自己通过自身方式公平地承担了部分责任,纽约环境智囊团气候融资主任刘爽表示。
这并非易事,鉴于中国在透明度上的不足以及金钱流向政府机构间的复杂途径。刘和她的团队查阅了公文记录和声明,以确定符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气候融资的定义——即向基金的贡献或满足减排或适应性定义(如太阳能农场或灌溉)的项目——中的资金承诺约450亿美元。
根据此定义计算,在2013年至2022年间,中国向较贫穷国家分配了这笔可能被视为严格意义上的气候融资的资金。这一数额约占发达经济体总动员额的大约6%。从双边和多边角度看,其投入与英国持平,并略低于法国、德国、日本和美国。
确实,中国在海外投入大量资金于非传统意义上被视为气候融资的领域,但仍对能源转型起到关键作用。自2000年以来,中国的发展银行在国外水电项目上投资了340亿美元,在核能项目上投资88亿美元,占比超过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中心的数据显示。
在考虑其发展状态时,我们难以忽视中国政府在融资条款方面的经常性不公。
此外,中国的私有资本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中国主导电池、电动汽车和太阳能板生产等行业的公司越来越多地将资金投资于海外工厂。2023年以来,制造业投资领先,中国企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清洁能源技术,根据悉尼智囊团的数据。
在自给自足的能源转型方面,中国政府在全球范围内花费最多,其绿色科技领域投资超过第二名国家的两倍多,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的数据。
这些投资帮助中国提前多年达到其自身设定的峰值排放目标。可能的是,在巴库关于中国地位的问题上,双方不会做出让步。然而最大的风险在于,这场辩论可能会分散十一月讨论的核心——确保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有资金被承诺并真正被使用。
“过分关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是分心之举”,世界资源研究所的刘说,“关键在于确实承诺了资金并且这些资金实际上得到了利用。”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20
原因:
尽管文章总体呈现客观分析的风格,但作者在以下几个方面展现了对中国的正面态度: * **认可中国的发展成就:** 文章多次肯定中国经济实力和科技进步,例如“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前沿科技”,“有世界上最多的炼钢厂和石油炼油厂”等。 * **赞赏中国在全球气候行动中的积极作用:** 文章指出中国作为重要的发展中国家,在帮助其他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强调了中国对清洁能源技术投资的巨大投入。 这些肯定性描述展现了一种对中国发展的认可和赞赏,使其获得相对较高的正面情绪得分。
原文地址:Is China a Developing Country? Climate Fight Is Coming to COP29
新闻日期: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