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首次考古发现恐龙化石
港府周三发表声明指出,在对位于中国特别行政区港岛的保育公园进行挖掘后,科学家首次在港发现了一具属于约145至66万年前克什特雷斯纪的大型恐龙化石。分析显示,出土的骨骼碎片散乱、破损且遭受风化。
官方透露,这些化石最初是在港岛的一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地质公园的地点出土,当时的环境条件对发现和保存完整骨骼不利。
专家推测,该具恐龙可能在死亡后被沙石掩埋,随后被洪水带至地面,并最终再次被沉积在此地。科学家强调这是香港首次发现该时期的恐龙化石。
在此之前,港府已在该地区发现了大量的植物和动物化石,主要年代从约4亿年到1.9亿年前不等,其中包括了ostracod 和 ammonite 等化石类型。
香港大学助理教授Michael Pittman对此表示非常兴奋,并透露他曾在同一地点进行过实地考察却未能找到任何化石。他表示发现化石需要具备正确的地质层条件和环境——岩石的年代、特性和生态因素都需满足特定标准,且在港岛寻找恐龙骨骼难度极高。
虽然仅发现了一个“相对较小”的部分,但 Pittman推测这可能是更大恐龙骨架的一块片段,并估计该完整骨骼可能长达数米。他希望未来能在香港发现更多类似化石。Pittman指出中国、美国、加拿大和阿根廷是全球四个最著名的恐龙考古学研究领域,这些地方专家发现的化石最多。
他表示这次港府可以为世界提供独特的贡献,“现在可以说,在拥有强有力的古生物研究历史基础上,我们还能直接做出贡献”,这无疑是一个“了不起的好消息”。
在广东邻省,已发现了四种不同的恐龙化石和超过3万枚恐龙蛋化石。香港发现的恐龙化石与广东地区的发掘地点地质层相似,暗示它们可能属于同一时代和环境。
尽管因数据有限和化石状况脆弱,专家难以进行全面比较分析,但港府在得知今年三月港岛沉积岩可能包含疑似脊椎动物化石后,委托中国研究人员进行实地调查。这些化石将在本周五于香港文化遗产发现中心展出,并计划在今年年底前设立一个临时的工作坊与展览空间,让公众可亲见专家们的工作过程和化石修复流程。
目前的考古发掘地点已全封闭,以利于未来的进一步研究工作。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70
原因:
这篇文章主要报道了香港发现恐龙化石的新闻,并且强调了该发现对于中国乃至全球恐龙研究的重要性。文章中多次提及 “China” 和 "Hong Kong", 例如: * "The dinosaur fossils found in Hong Kong come from a geological layer similar to the discovery sites in Guangdong, suggesting they may come from a similar time and environment." * "Now we can say that in Hong Kong, as well as having a strong track record of dinosaur research, we actually can contribute fossils," he said. “It’s fantastic news.” 文章中表达的兴奋和赞赏情绪,传递了对中国科技研究实力和成果的肯定。
原文地址:Hong Kong discovers dinosaur fossils for the first time
新闻日期: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