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取消严格新冠病毒管控措施的实施于2022年,人们预期业务旅行将会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大量跨国公司高管重返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场景会出现。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近几个月以来,许多国际航空公司纷纷暂停或减少了飞往和离开中国的航班数量。对于欧洲及英国航空运营商而言,乌克兰冲突导致的非中国航空公司无法通过俄罗斯领空飞行的情况,意味着乘客需承担更长时间的旅程,并面临由于航程加长而带来的成本增加。
英国航空公司Virgin Atlantic在公告中指出,其伦敦至上海航线将会是最后一次航班,这是其唯一一条往返中国的航班线路,这与公司首次提供此类服务已有25年之久的历史相悖。波兰航空LOT也宣布,华沙至北京的航班将在本周四停运,而Scandinavian航空SAS计划在下个月暂停其哥本哈根至上海的直航航班。
此前人们曾预计,随着中国经济活动复苏及公司对市场重新兴趣的增加,商务旅行需求会迅速反弹。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过去几个月中,欧洲和英国的航空公司已经停飞或减少了往返中国的航班。乌克兰战争导致了非中国航空公司无法通过俄罗斯领空飞行的问题,这不仅增加了乘客出行的时间成本,还迫使航空公司为绕行线路额外花费燃油及机组人员费用。
许多航空公司的营收与旅客数量不成正比。经济放缓、外国企业对在华运营的不安以及旅行签证政策的变化,减少了工作和旅游出行需求。据中国官方数据显示,在今年上半年中,入境中国的国际访客达到1460万,相较于去年同比有所增加,但仍未达到疫情前2019年全年的4900万人次水平。
Mayur Patel认为,“如果乘客数量足够多并且营收能够覆盖成本,则情况完全不同。”OAG全球航空旅行数据提供商区域销售经理的评论指出,当前情况却并非如此。欧洲航空公司正面临着向中国飞行带来的经济压力。相比之下,尽管同样受制于俄罗斯领空限制,但中国航空公司能够在较低的成本和更短航程上提供服务。
对于许多欧洲航空公司而言,日本航线乘客满载的现象,显示了它们在旅游需求方面的优势;然而,在中国则未能实现同样的成果。随着欧洲航空公司因经济因素减少了前往中国的航班,而中国航空公司增加了飞往欧洲的座位数。据OAG数据,仅在2019年11月与上一年同期相比,中国国航向欧洲提供机票数量多了24%;东航增加52%,海航则增长了89%。
然而,在主要欧洲航空公司的飞行量却与疫情前水平有了显著差异。例如德国航空公司Lufthansa、法国的Air France和荷兰皇家航空公司KLM在11月所提供的座位数较疫情前下降了40%以上。Lufthansa首席执行官卡斯腾·索尔认为,所有飞向欧洲的航班都应避免通过俄罗斯领空飞行以确保公平竞争环境。
波兰航空公司LOT表示因预订结果不佳以及竞争地位减弱导致其冬季华沙至北京航线停飞。虽未明确提及中国航空公司优势,但指出竞争对手使用了更短航程路线。LOT计划在夏季恢复北京航班。
今年夏天英国航空宣布于10月后停止运营北京航线,此举对海外学生而言增加了回国的难度。有用户在类似Instagram的应用小红书上表示,“如何让位于英国的中国留学生归国变得更为艰难?”她强调伦敦以外地区的英国城市的学生寻找飞机票更加困难。
除俄罗斯领空限制外,还存在其他因素影响航班运营。澳大利亚航空公司Qantas因需求不足,在7月份暂停了悉尼至上海的航线服务。同时,美国航空运营商也在努力维持减少飞往中国的航班数量。
中美之间的政治紧张关系和中国经济发展放缓对旅游市场造成了影响。上个月,联合大陆航空、达美航空及美国航空向交通部提出申请请求特别豁免以延迟恢复其往返中国的全量航班运营计划。这些航空公司计划在冬季每月只运行至中国的三分之一航班数。
美国航空公司在其申请中指出,“中美客运需求尚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达美航空公司则表示可能需要更多豁免,由于中国市场带来的“挑战”。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55
原因:
文章主要聚焦于近年来中国航空市场面临的挑战:国际航班减少、成本上升、竞争激烈等问题。尽管提到了中国经济恢复缓慢和签证放宽后游客增长,但这些信息更多是在背景下说明了现状,未能改变文章整体的负面基调。 具体来说,文章多次强调以下负面因素: * 国际航空公司纷纷缩减或停航中国路线,例如Virgin Atlantic、LOT Polish Airlines、SAS等; * 欧洲和英国航空公司因绕飞俄罗斯领空而面临更高的燃料成本和更长的飞行时间; * 中国经济疲软和外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担忧导致商务旅行需求下降,旅游流量未能完全弥补空白。 * 报道中还提到一些乘客在回国的方面遇到的困难。 这些因素共同构成文章的负面基调,暗示着中国航空市场目前并不乐观。
原文地址:Why It’s Getting Harder to Fly to China
新闻日期: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