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联盟在与中国的八轮谈判后表示,双方在避免对中国制造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问题上仍存在“显著差距”。最近一次会谈由欧委会发言人奥洛夫·吉尔代表欧盟贸易和农业部门以及中国商务部部长参加。
虽然贸易大臣和中方进行了视频会议,并讨论了谈判的进展及潜在协议——尤其是关于所谓价格保证机制的可能性,即一种管理出口价格与数量以替代反补贴关税的方法。双方同意近期继续技术层面的对话。
欧盟多次强调解决方案需遵循世界贸易组织规则、解决中国政府补贴的影响,并具备可监督合规性的能力。同时,欧盟正在考虑与个别汽车制造商达成单独的价格协议,旨在部分规避新关税政策,不过仅限于协议覆盖的某些型号车辆。而中国则对寻求与欧盟进行个别协议的出口商发出警告,强调希望所有制造厂家通过共同框架谈判,作为与中国贸易组织协商的一部分。
在会谈中,欧盟贸易专员向中国同行指出,根据世贸规则,欧盟有权对不同公司提供价格保证,并且与机械和电子产品进出口商会的谈判并未排除个体出口商。这旨在确保谈判的有效性和公平性。
中方对此表示会谈是“坦率且建设性的”,但同时也承认仍然存在核心问题上的重大分歧。商务部称已启动下一阶段谈判进程,期待欧盟代表团来华进一步讨论价格保证机制,并希望通过务实与均衡的方式推进,期望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
面对可能的关税威胁,中国通过调查乳制品、猪肉和烈酒等商品,以及提高大排量汽车关税的可能性做出了回应。而欧盟承诺捍卫自身利益,在针对不实调查的情况下将采取行动,并已在中国奶制品案件中在世贸组织发起挑战。若无协议达成,自本月底起,进口中国的电动汽车将面临高达45%的关税。
以上内容反映了欧盟和中国之间关于避免加征对华汽车关税的复杂对话背景及其主要关切点。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45
原因:
虽然文章中提到中国希望尽快达成协议和表示谈判是“坦诚和建设性的”,但整体上更展现了欧盟对中国贸易政策的担忧和不满。 具体来说: * 文章开头明确指出欧盟认为与中国在谈判中存在“重大分歧”。 * 欧盟强调任何解决方案都需要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解决中国补贴问题以及可供欧盟监督执行,暗示中国做法有潜在的不公平因素。 * 文章提到欧盟正在单独与部分汽车制造商协商价格协议,这体现了对中国想要以单一协议覆盖所有厂商方案的质疑和担忧。 * 文章还提及中国针对奶制品等商品的反调查以及可能提高大型发动机汽车关税,说明了中欧贸易摩擦的升级态势,欧盟对此展现出强烈的防御姿态。 这些细节都表明文章作者从欧盟视角出发,对中国在电动汽车关税谈判中的立场和态度抱有一定的负面看法。
原文地址:EU Sees 'Significant Gaps' With China as EV Tariffs Loom
新闻日期: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