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宣布本周四将对中国电动汽车进口施加关税。此决定源于与北京的贸易争端未达成和解方案,涉及到中国对欧洲市场的影响及其向欧盟输出绿色科技引发的问题。

“为了维护公平市场竞争和捍卫欧洲工业基础”,欧委会执行副主席瓦尔迪斯·多姆布罗夫斯基表示,“在经过严格调查后实施这些适度且针对特定目标的措施是合理的。”并补充道,“我们仍然开放对可行的替代解决方案,以解决识别出的问题,并确保符合世贸组织规则。”

施加的关税将持续五年,除非找到和平解决方案。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数据,从2020年占电动车市场3.9%份额,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在2023年9月已增长至25%,部分原因是不公平地压低了欧洲行业价格。

具体来说:

– 比亚迪(BYD)制造商的关税为17%
– 吉利汽车关税为18.8%
– SAIC公司出口的车辆税率为35.3%
– Geely旗下品牌包括Polestar和瑞典Volvo,SAIC则拥有欧洲热销电动车品牌英国MG
– 车辆生产厂商包括西欧公司的大众(Volkswagen)与宝马(BMW),其关税为20.7%

对特斯拉的个别计算税率为7.8%。

这一举动受到了德国反对,德国是欧盟最大的经济体和主要汽车生产商所在地。对此,希尔德加德·穆勒指出:“这一措施打击了自由全球贸易,威胁着繁荣、就业稳定与欧洲经济的增长。”她认为此举增加了全面贸易战的风险,并强调“行业已成熟于处理与中国的关系,但必须通过对话来解决挑战。”

欧盟委员会认为,中国借助补助在生产链中增强了其在欧盟市场的份额。这些补助包括政府提供的低价土地、国家企业供应的低廉电池和锂电池、以及由国有银行提供的税收优惠和融资便利。

中国电动车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已引起欧洲担忧,害怕其技术生产的电动汽车可能最终威胁到欧洲自己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绿色科技生产能力。企业和工会亦忧虑250万汽车行业的就业与1,030万人间接依赖于电动车生产的岗位可能会受到影响。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65
原因:

文章将中国描绘成一个竞争激烈的对手,其快速增长的市场份额被认为对欧盟产业构成威胁。  
以下几点体现了负面情绪:
*  强调中国政府补贴的影响,暗示不正当竞争。
*   指出中国汽车价格“在部分情况下低于欧洲行业价格”, 形成对欧洲车企的压迫感。
*   担忧中国汽车可能会威胁到欧盟自身绿色技术的研发和生产能力。
*   提到250万直接相关及1030万人间接相关的就业岗位面临风险,引发了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的负面预期。
 尽管文章也提到了中国在“蓬勃发展的绿色技术出口”等方面取得进展,但总体而言,对中国贸易政策的担忧和对中国企业竞争力的解读更显突出,展现出较为明显的负面情绪倾向。

原文地址:The EU will impose duties on electric vehicle imports from China by Thursday
新闻日期:2024-10-29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