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征收45%高额关税,加剧与世界主要出口国贸易摩擦
官方公告显示,欧洲联盟计划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最高达45%的额外关税。该规定将于本周在官方公报上公布,并于数周内正式实施,此前已进行了多轮谈判、中国政府可能采取报复性措施以及汽车产业呼吁避免冲突。
欧盟对中国电动车的税率根据不同制造商而异,涵盖约8%至35%以上现有10%税率之上的费用。这一举措正值西方担心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可能超越美国和欧洲竞争对手之际,背景是中国于2020年推出了一种新电池技术并迅速崛起。
中国政府旗下的主要汽车品牌在过去一年的出口激增70%,同时也受到大量补贴,已使其有效地被排除在美国这个庞大潜在市场的外。欧盟对电动车征税,针对不同制造商设置不同的关税水平(约8%至35.2%),在现有的10%税率基础上增加额外费用。
此次欧洲行动正值中国企业正努力进入全球市场之际,同时美国也加大了对中国和欧洲的贸易压力。尽管如此,在关税生效后,欧盟与中国的谈判将继续寻找替代解决方案,并探讨一种称为“价格承诺”的复杂出口控制机制以避免关税。
中国针对采取措施予以反击的可能性主要集中在对部分成员国投资冻结以及对欧盟商品——包括乳品、猪肉、白兰地和大排量汽车等——实施报复性罚款。同时,已启动了对中国欧洲猪肉的反倾销调查。
面对美国可能在接下来的选举中重新当选总统并对双方都征收关税的局面,一些分析指出中国或许会先观望美国总统选举的结果后再对新的欧盟关税采取回应行动。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35
原因:
文章虽然客观地报道了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的消息,但也运用了一些带有负面情绪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描述中国的发展。 例如: * **“贸易紧张局势”** ,“ratcheting up trade tensions” 点明了双方关系的紧张性,暗示中国带来的挑战和潜在冲突。 * 将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形容为 “积极扩张,挤压欧洲市场的竞争对手”,带有对中国市场进军的不满和担忧情绪。 * 强调了欧盟汽车制造商的反对声音,并指出他们担心中国市场销售受影响,体现了欧洲企业对于中国竞争实力的担忧。 这些措辞和选择都暗示了一种对中国发展势力的警惕和担忧,并非完全客观中立的报道。
原文地址:EU Imposes Tariffs on Chinese EV Imports as High as 45%
新闻日期: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