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这一措施在本周三正式生效。此前,布鲁塞尔与中国之间有关贸易问题的谈判未能达成和解。

这场争议的核心在于中国政府对电动汽车产业的补贴对欧洲市场造成的影响,以及中国向欧盟出口绿色技术的增长趋势。对此,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Valdis Dombrovskis表示:“我们采取了适度且针对性的措施来保护公平市场竞争,并支持欧洲工业根基。”他同时指出,欧盟仍愿意与中方寻求一个替代性的、能解决所识别问题并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定的解决方案。

此次加征的关税将在五年内保持不变,除非找到和解。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数据,自2020年以来,中国电动汽车在欧盟市场的份额从3.9%飙升至了25%,部分原因在于其价格优势,使得欧洲本土厂商面临竞争压力。

对此措施的不同品牌车辆设定的具体关税为:比亚迪(BYD)17%,吉利(Geely)18.8%,以及中国汽车企业SAIC出口的车型被征收高达35.3%的关税。吉利旗下品牌包括 Polestar 和瑞典汽车制造商 Volvo,而SAIC则持有英国电动汽车品牌MG,在欧洲市场销售表现突出。

除了中国本土企业和跨国公司如Volkswagen和BMW,欧盟对中国其他电动汽车厂商征税20.7%,对特斯拉(Tesla)的征收比例为7.8%。然而,中国商务部对此表示反对,认为加征关税属于保护主义行为,并将采取相应措施来维护中方企业的合法权益。

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以及主要汽车生产国,对其政府的这一决定表达了反对声音。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Hildegard Müller强调此举会阻碍全球自由贸易、损害繁荣和就业,并增加与中国的贸易冲突可能性。

最终,这些关税已经在欧盟官方公报中正式发布实施。据欧盟发言人Arianna Podesta表示,在新措施生效后,预计中国电动汽车厂商将面临更高的成本压力和更严格的市场准入条件。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75
原因:

这篇文章主要描述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的决定及其背景,文章中透露出的负面情绪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贸易摩擦和竞争**: 文章强调了中国电动汽车对欧盟市场份额快速增长以及补贴政策带来的挑战,暗示着欧盟担心中国的“竞争优势”来自政府补贴,而非自身技术实力。
* **欧盟工业担忧**: 文章反复提到欧盟工业基地的担忧,认为中国电动汽车的快速崛起可能威胁到欧盟自身的电动车产业发展和就业岗位。
*  **对中国措施的不满**: 文章指出欧盟官员和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对中国拒绝接受关税裁定的不满,并担忧此举将加剧中欧之间的贸易争端。
 虽然文章没有直接使用负面的词汇来描述中国,但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作者展现了一种对中国电动车市场迅速扩张带来的挑战的警惕和担忧情绪。

原文地址:The E.U. is imposing duties on electric vehicles from China after trade talks fail
新闻日期:2024-10-30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