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对中国产电动车施加更高关税

从上周三开始,欧盟已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实施更高的进口关税,旨在为本土汽车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这将可能促使欧洲消费者支付更高价格购买中国产的电动汽车。

针对中国政府提供的促进中国车企生产与销售电动汽车的补贴这一调查引发的争议,新的关税措施应运而生。中国制造商对此表示不满,称其为“保护主义”和“不公”,并强调其规模化效应加快了电动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这不仅导致被美国市场封禁的中国汽车企业遭受损失,也对欧洲市场构成了压力。

新关税在原有10%进口税的基础上生效,依每家中国汽车制造商收到的补贴额而异,最低为7.8%,最高至35.3%,实施期为五年。这项措施将在未来几年内持续,对中国电动车进入欧洲市场形成一定限制。

对于汽车业而言,欧洲举足轻重,提供就业机会达1380万份,并占欧盟经济产出的7%左右。然而,欧盟各国在电动与混合动力车辆技术研发方面落后,长期专注于柴油引擎能效改进。直至2015年伏尔沃克被查出排放造假后,才开始专注电池技术领域。

相比之下,中国车企包括比亚迪等已深耕电动车市场多年,并在该领域取得显著进步。当前美国和加拿大均已对中国的电动汽车实行100%的关税政策。欧洲领导人希望通过降低中国产电动汽车进口,而不是完全阻止其进入,以促进绿色转型进程。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产电动车在欧盟市场的份额由几年前的3%迅速增长至20%以上。欧洲官方透露,如果不实施这些措施,将会对本区域汽车业造成重大打击和数百万个就业岗位的流失。

欧洲官员强调,新的关税措施对于保护当地汽车行业至关重要,并已与个别车企接洽,商讨在维持自由开放市场前提下设定基准价格的可能性。

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包括比亚迪在内的部分中国汽车制造商已在欧盟设立生产基地或通过土耳其进入欧盟市场。同时,来自中国的零跑汽车公司已与Stellantis集团(拥有法系品牌标致和雪铁龙以及美系品牌克莱斯勒)建立合资公司,在欧洲生产电动汽车。

在中欧之间的争端上,中方呼吁对进口大型汽油动力车施加关税作为反制措施,并指责欧洲产的烈酒、猪肉及乳制品等存在低价倾销,破坏全球贸易规则。此外,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坚表示这举措将影响中欧合作并削弱欧洲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欧盟委员会表示愿意与中国继续谈判以解决当前争端,双方在过去一年内共举行八轮会谈。但仍然存在诸多分歧和不确定因素。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30
原因:

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欧洲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的背景和影响,侧重于欧洲的角度。文章中提及中国汽车企业的回应,但更多的是突出欧洲的担忧、立场和政策,以及对中国企业竞争优势的关注。 
虽然没有直接的负面评价或攻击性语言针对中国,但在强调欧洲困境、保护主义立场、反补贴措施等方面,潜移默化地展现了欧洲对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警惕和挑战情绪。

原文地址:Europe Imposes Higher Tariffs on Electric Vehicles Made in China
新闻日期:2024-10-30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