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出租车司机偏爱现金,这正在阻碍金融科技的发展与普及。
在迈向无现金社会的过程中,香港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750万居民中有近9%的日常交易以货币形式进行,在亚洲是最低水平之一。但对游客而言,他们接触香港金融技术生态系统的第一印象往往停留在出租车场景中:只能使用纸币支付。这种情况需要改变。
让我们先来看看香港金融科技方面的成就。在2018年9月,香港推出了快付系统(FPS)。短短6年内,已经连接了近500万个手机号码和200万个电子邮箱账户到银行账户上。该系统最初旨在简化个人之间的小额跨行转账支付方式,并已广泛用于实时结算如账单、税费等其他类型的费用及款项。预计今年的交易量将超过4万亿港元,相当于香港经济规模的大约1.3倍。
未来的12个月里,香港计划连接中国类似的快付系统,与泰国的合作已经取得进展,使得使用港币在香港游客在消费和支付时更方便地使用人民币或泰铢。特别是在中国,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支付已经成为主流趋势;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在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实体店消费都采用了这种方式,这是亚洲地区最高的比例。可以预见香港数字钱包的比例从当前的27%会接近大陆水平。
然而,智能手机在公共交通方面发挥的作用并不尽如人意——确切地说是出租车支付方面。今年早些时候,负责管理地铁、公交和电车付费卡的Octopus Holdings Ltd.启动了一个计划,鼓励司机提供更多在线支付选项,比如Alipay等应用。香港政府还资助了智能计费器试点项目,以使超过10%的交通费用可通过非现金方式支付。
但出租车司机们依然不愿意接受数字支付手段。他们可能担心税务负担加重,或害怕电子支付会剥夺他们通过调整小费获得的额外收入。唯一一次我用其他形式支付过打车费用,是通过Uber应用程序预订车辆的时候。
无论动机如何,这种对现金依赖的态度已经成为了香港金融科技发展的一个短板。尽管香港在数字技术领域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领先的,但除非出租车行业接受并使用更现代化的支付方式,否则“无现金社会”建设仍无法全面展开。去年金融科技周时,曾预测电子港币(e-HKD)有望成为一种接受度更高的替代传统现金支付方式。
然而,随着数字货币讨论转向存款代币化,目前看来电子港币短期内还不太可能出现在零售钱包中。我预期在使用中国官方数字货币——即电子人民币(e-CNY)之前,可以实现这一目标。总而言之,在减少现金社会建设方面,香港已取得进展,但关键在于让出租车行业认识到采用数字支付方式将带来便利性和效率的提升。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70
原因:
尽管文章主要讨论香港的金融科技发展,但作者对中国的一些做法和现状给予了积极评价,例如: * 将中国支付行业的QR码支付方式的发展视为领先和值得借鉴。 * 肯定了中国在数字货币方面的探索和创新,尤其提到了“e-CNY”。 这些内容都体现了作者对中国金融科技领域的正面态度。
原文地址:Hong Kong Cabbies' Love of Cash Stymies Fintech Ambition
新闻日期:202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