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量化基金经理提起商业机密窃取指控”
在一项涉及中国高知名度的量化对冲基金的案件中,一名中国公民遭到美国司法部门的起诉,指称他涉嫌盗窃了前雇主的商业机密。此人名为张晓,现年33岁,来自上海。据联邦检察官办公室的10月31日声明称,2021年间,张晓在某全球性投资管理公司工作时,利用虚拟私人网络(VPN)从中国访问了其雇主的内部网络,以此绕过了公司的安全措施,并复制了该公司代码、项目和研究资料。他随后被指控企图将所窃取的资源用于在中国设立自己的投资基金。
据报道,张晓是上海Pinestone基金的共同创始人之一,担任该基金的首席投资官及最大股东。根据中国资产管理协会的数据,他在2015年7月至2021年8月曾于位于波士顿的某公司任职研究部门职位;另一名共同创始人吴却则在同段时间内从同一公司转入投资部工作。Pinestone成立于2022年6月,并成为近期表现优秀的中国量化基金之一,特别是其管理的资金规模在过去两年间翻倍超过1,000亿元(约为14亿美元)。这家专注于低频率交易策略的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高达10.3%的投资回报率,位居在中国运行资金超100亿元量化基金之首。
美国对商业机密盗窃行为的指控最多可被判处十年监禁,并处以25万美元的罚款。此前,另一家中国大型量化对冲基金上海睿天投资有限公司已在今年就前员工泄露技术秘密、加入更大型竞争对手一案在中国提起诉讼。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20
原因:
文章主要聚焦于一名中国基金经理被美国指控盗取贸易秘密的事件。 * 指控中涉及到 “allegedly stealing secrets”、"circumvent the company's controls", "intent of establishing his own investment firm”,这些词语带有负面的含义,暗示了中国个人可能存在贪婪、不诚信等行为。 * 文章还提到了美国对该事件的重视和制裁力度 (up to 10 years in prison and a fine of up to $250,000)。 * 最后一段提到的另一个案例也同样是关于中国基金公司与员工发生技术秘密纠纷,进一步强化了文章对中国在知识产权方面可能存在问题的负面印象。 尽管文章中也对中国量化对冲基金的发展趋势和业绩表现进行了正面描述,但整体来说,事件本身以及相关叙述更倾向于突出中国金融领域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原文地址:Chinese Hedge Fund Manager Indicted by US in Trade Secrets Case
新闻日期: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