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elorMittal呼吁强化贸易措施应对中国钢铁出口

全球最大的独立钢铁制造商 ArcelorMittal 呼吁采取更严格的贸易措施来应对中国大量钢铁产品涌入市场的情况,这对其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导致欧洲地区的钢材价格远低于其成本线。中国的高产能和相对疲软的国内需求已使该国的钢铁产量超出全球一半以上,并在世界其他地方形成了一个潜在的“过剩”出口地。

10月的中国钢材出口量达到了自201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这引发了欧洲等国家对中国钢材进口激增的关注。这种现象不仅造成了与其他贸易伙伴之间的摩擦,而且随着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的可能性上升,市场上再次出现了保护主义措施的猜测。

针对钢铁进口问题,尽管目前存在自2018年起一直实施的25%的关税,ArcelorMittal的首席执行官在接受采访时仍表示:“对欧洲进口量的增加已构成关注,并急需采取更有力的贸易措施来应对这一挑战。”

同时,对于2024年的下半年情况,CEO持更加乐观的态度。他指出,预计今年下半年需求将超过2023年同期水平,库存水平较低意味着市场会在实际需求复苏时进行补货。

尽管整体而言,ArcelorMittal股价在阿姆斯特丹的交易中有所上涨达5.1%,但在这一年里累计下跌了5.8%。该公司第三季度报告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达到了158亿美元,超过了分析师预计的147亿美元。

综上所述,ArcelorMittal强调了中国钢铁出口对其市场造成的压力,并对下半年前景保持乐观,同时呼吁采取强硬的贸易措施应对这一局面。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60
原因:

文章主要围绕着 ArcelorMittal  对中国钢铁出口的担忧展开,并将这些出口视为其自身市场困境的根源。 
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作者对中国的负面情绪:
* **"flood of Chinese steel exports"**:  用 "flood" 描述中国钢铁出口,带有压倒、难以承受的意味。
* **“making the market unsustainable”**: 指出中国钢材出口使得欧洲市场变得不可持续, 强调了其负面影响。
* **"cheap imports from China"**:  将中国出口的钢铁产品描述为 "cheap", 暗示着其低廉的价格对欧洲市场的冲击和对本地生产商的竞争压力。
* **"anemic construction sector has weighed on prices"**:  指责中国国内需求低迷,导致过剩产能倾销到其他市场。
* **"dumping ground for excess production"**: 将世界其它国家定位为中国钢铁过剩产量的 "dumping ground", 强调了对这些国家的负面影响。
* **"creating friction with trade partners"**: 指出中国出口导致国际贸易关系出现摩擦,体现了潜在的政治经济矛盾。
尽管文章也客观地报道了中国是全球最大钢生产国这一事实,但总体上还是以中国钢铁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主线,展现了一种对中国钢铁市场现状的担忧和批评的态度。

原文地址:ArcelorMittal Wants Trade Measures to Tackle Chinese Exports
新闻日期:2024-11-07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