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中国银行增加对内地企业跨境贷款”

随着国内利率下降,作为中国宽松货币政策的一部分,在有利跨境规则的推动下,中国本地银行正通过设在如上海、深圳和成都等城市之分支机构,大幅增加了它们在境外对内地企业的信贷份额。

依据 Bloomberg 编辑的数据,至10月31日,这些本地银行在境外针对中国的贷款中所占比例升至16.1%,这是自2016年以来的最高点,并较前一年上升了近三分之一。例如,在10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及北京银行参与了轮胎制造商 Sailun Group 的200万美元跨境贷款项目;而恒丰银行杭州分行,则加入了面板制造商 Chint Solar 向其提供的约658万美元等值的境外贷款。

尽管本地银行一直以来都是内地企业境外借贷的重要资金来源,但随着国内与海外利率差异的存在及其扩增,它们在这一领域的参与度也在持续增长。S&P Global Ratings 的执行董事 Phyllis Liu 指出,“相对较高的境外市场净息差”是促使中国银行进行国际扩张的关键原因。

鉴于中国政府最近对房贷和政策利率的削减行动,预计国内利率将进一步下调;而与此同时,相对而言位于4.86%水平的无风险隔夜融资利率(用作美元交易参考指标),则显示出美联储半个百分点降息的影响。此外,在放宽跨境规则的帮助下,中国境外的资金流动性也有所增长。

2022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已撤销了对本地银行海外贷款的部分限制,并对其借款人使用资金地点加以限定。中国的监管机构同时鼓励当地金融机构优先以人民币在上海市自由贸易区为内地企业提供信贷服务。

与这一趋势相伴的是,离岸人民币(“dim sum”)贷款——即使用境外发行的人民币计价的借贷方式——也在随着跨境活动的增加而增长。例如,8月时江苏银行及新兴中资银行 Evergrowing Bank 加入了锂电池制造商 Eve Energy Co. 在香港所签定的145亿人民币(约204万美元)贷款项目的一部分。

同样地,内地企业也应考虑充分利用离岸市场以节省成本。白金律师事务所(White & Case LLP) 的合伙人 Li 表示,“使用离岸美元借贷意味着直接从美国借债,而将收益转换为美元支付”,这可能会导致额外的汇率风险;而离岸人民币贷款则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中国银行正面临由于利率降低而导致的利润率收缩。据 Bloomberg 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在整个离岸市场的贷款中,“dim sum”贷款的比例已超过8%,比前一年仅少于2%有显著提升。对以人民币为主要现金流来源的内地企业而言,通过借入“dim sum”来规避美元贬值的影响,并从中获得成本优势,这似乎是一个明智之举。

综上所述,本地银行和中国企业的国际融资策略正在随政策环境和市场条件的变化而调整,旨在获取最优利率,同时缓解外币借贷可能带来的风险。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70
原因:

报道聚焦于中国银行在海外贷款市场份额的增长以及相关带来的利好,例如:
*  强调了中国银行积极参与高收益海外贷款,填补了台湾银行的空白。
*  指出中国银行因获得更高的净息差而进行海外扩张。
*  提及中国央行降准政策促进海外资金流动,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借贷便利。 
*  报道还强调了人民币贷款(Dim Sum loans)在海外市场的增长及其对中国企业的益处。
这些内容总体上呈现出中国银行在海外市场表现强劲、中国金融体系开放发展以及有利于中国企业发展的积极态势,因此情绪倾向正面。

原文地址:Chinese Banks Increase Participation in Offshore Loans to Mainland Firms
新闻日期:2024-11-07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