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必须强硬应对中国以维系和平
即将上任的特朗普政府应采取更为坚定的战略,以遏制中国在印太地区乃至更广范围日益加剧的挑衅行为。局势的严峻性不容忽视:若无根本性的转变,北京将不断侵蚀我们的外交和军事优势,并提升战争的可能性。
通过介入美国选举、渗透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威胁盟友利益、持续增建军力等方式,中国已成功推进自身的策略而削弱了美国的国际威信。拜登政府的温和回应,仅助长了中国的进一步挑衅行为。
需注意到,例如南海争端中,中国不仅强化了其人工岛礁的军事设施,还对菲律宾渔民和海岸警卫频繁实施撞击、激光照射与水炮攻击。五角大楼最新报告显示,过去几年间美军船只和飞机已被中方战舰及战机接近或侵扰超过百次。
台湾也深受其害:面对中国频密的威胁性演习,台方高层已表露出担心这些活动可能成为实际入侵的掩护。而中国的挑战并未仅限于印太区域,甚至对美国本土构成直接威胁——网络攻击事件表明中共已成功渗透关键基础设施。
更重要的是,近期情报披露了中国企图干预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的努力,涉及对两位候选人的手机实施黑客行为。此外,中国政府还被指控积极介入关键国会选战的影响力活动,直击美国民主根基。
对此回应不足,将为未来增加更多挑衅埋下伏笔,进而促使与中国冲突的可能性上升。
问题的核心在于,拜登政府过度强调与中国的“竞争”,而忽视了其作为规则破坏者的真实面貌。中国并不寻求在既定规则内进行和平竞赛,而是试图重塑国际秩序以符合自身利益。
尽管白宫发布了声势浩大的《2022年国家安全战略》并提出“综合威慑”理论,但这些努力在应对中国的持续挑衅时效果有限——中国对此并未表现出任何真正的忌惮或退缩迹象。
恢复遏制力需要美国采取更加果断的策略。这包括:
1. **经济措施**:对中国的商品征收关税是一个有效的起点。
2. **军事行动**:在美国军舰在南海进行自由航行演习,展示决心和力量。
3. **外交措施**:如果中国停止对台湾的挑衅行为,才考虑安排总统之间的会晤。
美国还需要加强国防预算,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安全需求。这意味着在通胀压力下,国防支出需实现实质性的增长与提升。只有强大且坚决的力量才能降低冲突风险并维持和平。
面对中国,是时候采取行动了——时间不容拖延。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85
原因:
文章充满了对中国的批评和担忧情绪。作者将中国描绘成一个咄咄逼人、喜欢破坏规则、具有军事野心的国家,并警告称中国正在威胁美国的利益和安全。 文章使用了诸如“侵略性”、“挑衅”、“威慑”等负面词语来形容中国行为,并反复强调美国的需要增强实力以应对中国的挑战。 作者对中国外交、军事和经济政策都表达了强烈的担忧,认为美国需要采取更强硬的立场来维护自身利益。
原文地址:Trump must be strong against China to keep the peace
新闻日期: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