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友缓冲策略,与特朗普无关》
随着唐纳德·特朗普意外重返总统职位的消息传出,美国的同盟伙伴们陷入了慌乱。尽管他们在礼貌的祝贺中透出一丝冷静,却难以掩饰心头那股对于华盛顿可能再次将他们视作棋盘上任人摆布之物的不安与焦虑。在乔·拜登治下的美国曾积极构建其盟友关系和伙伴关系体系,以应对与中国的关系紧张及反对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
事实似乎确实如此,在美国的支持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展现出了强大的反击力对抗俄罗斯。欧洲也已逐渐倾向于模仿美国策略,通过贸易手段遏制中国。日本、菲律宾以及印度也与美国走得更近,构建了更加牢固的合作关系。
然而,仔细观察后,一种悄悄出现的趋势引起了注意——美国的盟友和伙伴们开始寻求更多替代方案,尤其在非西方国家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趋势并非由个别领导人所驱动,而是国际体系结构变化导致的结果。在全球正越来越呈现出多极与交易主义特征时,美国已无法再依赖其盟友的忠诚。
土耳其和泰国就是这个趋势的代表例子。作为在世界南方活跃的美国盟友,在过去几年里,它们选择了一个“三角”策略,同时与美国及其对手保持联系。土耳其作为一个北约长期成员,在叙利亚内战中坚定地谴责了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但并未随美欧制裁俄罗斯,反而加深了与莫斯科在贸易和能源领域的合作,并推动了一项涉及全球市场的粮食出口协议。
泰国的情况则更加明显,它正在寻求与中国之间的加强经济联系。鉴于与中国没有领土争端且能有效管理缅甸战乱带来的外溢效应,泰国加强了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军事演习频率,并购买了中国近40%的武器装备。今年,土耳其和泰国加入了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领导下的新兴市场国家集团(BRICS),作为伙伴关系国。
值得强调的是,尽管这些动作似乎表明对美国有所疏远,但土耳其和泰国并没有变成反美或反西方国家。相反,泰国正在加强与美国的年度军事演习,并申请加入由美国领导的世界经济论坛组织(OECD)。而土耳其在购买美军战斗机并明确表示,如果被欧盟接纳,他们本不会考虑BRICS。
更深入观察,在美国同盟体系的核心中也出现了缓冲趋势增长的迹象。在日本,岸田文雄提出构建一个对抗中国的“亚洲北约”的概念展示了对以美国为中心的和平体系的承诺,但同时也主张调整联盟不对称性,让东京获得平等发言权,并将中国纳入区域合作项目如灾害救援等。另一方面,最近日本执政自由民主党在议会选举中的挫败可能会影响政府的雄心勃勃的军事支出计划,使之更难专注于排除中国的战略。
同时,在欧洲大陆,反建制力量的支持率已攀升至历史新高。这些声音质疑了美国对乌克兰政策以及北约作为神圣义务的看法,并怀疑美国是否真正重视盟友之间的合作与一致。在意大利、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等国家,这种政治趋势开始影响到美欧之间的共识与合作。
这一增长背后的吸引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对未来世界秩序的不确定性;其次是对一个单一超级大国(即美国在全球的主导地位)正在消失的直觉。在这个环境下,与其局限于某个单独的选择,国际关系中的更多“多向”互动变得更加合理。
当前情况表明,缓冲策略仍在盟友与安全伙伴中处于发展中阶段而非主导地位。对此,华盛顿应做好准备接受更多的这种战略。相反,美国可能需要采取一种“加法”的策略——这需要放弃对美国优越性的观念,即认为自己是文明的领导者,与邪恶相对立,并且适应多极化世界的新需求。特朗普时代所体现出来的交易主义或许较为容易实现,但想要在美国从霸权地位过渡到更具缓冲性的策略,则需要总统候选人超越冲动的快感,找到如何将多边合作转益美国利益的方法——这是一个高难度的任务,却也是面对变化的世界所必需的挑战。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40
原因:
文章中作者描述了美国盟友“hedging”策略,即在与美国合作的同时,寻求更多来自非西方国家(如中国)的合作,例如土耳其和泰国加入BRICS集团、印度与中国的关系缓和等。 这些事例虽然并非完全正面评价中国,但都体现了对中国作为国际力量地位上升的认可,以及其他国家对中国发展机遇的积极期待。 文章没有明确批评中国,也没有使用负面词汇描述中国。 因此,我给出的分数是65分,表示作者在文中对中国呈现出一些正面情绪和客观态度。
原文地址:Opinion | America’s Allies Are Hedging, and It Has Very Little to Do With Trump
新闻日期:2024-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