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体镇压之下,香港散发出抵抗的微光

随着法庭在周二上午结束审判,数十名香港最受瞩目的活动家与民主象征被定罪并判处刑罚的消息传出后,一架步道上的航班中,一名女性站了起来,举起了一块标志牌。黑色的文字上写着:“正义之士永存,邪恶之人消亡。”她仅能保持着这个姿势几秒就被持枪警察包围,并强行带入了警车。

这名女子是被告之一、社会工作者林志勋的养母,李月英。她的儿子被判处四年三个月监禁。当警方尝试关闭车辆以遮挡她的视线时,她哭泣并呼喊着,问为何她的“好人”儿子必须入狱。“告诉我原因!”她是如此要求。

据当地媒体称,香港警方指控李月英犯有“公共秩序犯罪”,但《华盛顿邮报》在周三未能直接联系到她。香港警局也未立即对此发表评论。

然而,李女士的视频迅速在香港社交媒体上传播开来,成为提醒:尽管北京数年来的运动旨在压制任何反政府情绪并重塑城市以符合自身形象,香港仍存在着继续燃烧的抵抗火花与勇敢的行为。

本周显示,在过去曾被誉为独立和遵循普通法律制度典范的香港法庭,如今已成为了镇压的一部分。三位由政府任命的国家安全法官在周二判处45名香港活动家最高10年徒刑,罪名是参与一个无约束力的初选,这是一项非暴力犯罪。

另一方面,曾在《苹果日报》担任过出版人、该报现已关闭且流行一时的前主编黎智英,在本周开始为自己另一场标志性案件进行辩护,这场案件正备受瞩目,成为香港剩余司法独立性的衡量指标。黎即将77岁,因涉嫌“勾结外国势力”被控违反国家安全法,面临终身监禁。

联合国特别专员对他的证词可能通过酷刑或其他虐待手段获得表示忧虑,《华盛顿邮报》的调查显示了此事关切。本月,联合国任意拘留工作小组表示,黎应立即释放,并认为他是非法和任意拘押。

除这些高调人物外,人们在过去几个月因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内容或仅仅穿上了被视为“叛乱”的T恤而被囚禁。

香港在1997年从英国重新交还给中国时同意享有“高度自治”于北京之下,“一国两制”的安排旨在保留直到2047年的司法独立和基本权利。然而,中国香港当局与北京始终坚称这些自由依然受到保护,被告是根据法律定罪而不论其政治信念,并强调所有这些问题都是中国的内政。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建周二表示:“我们坚决反对某些西方国家利用司法案件干涉中国内政、诋毁和削弱香港法治。”

在这个环境下,一些活动家仍在坚持坚定的立场——以巨大的个人代价为代价。

曾经因报道2019年大规模抗议运动而声名鹊起、后来转向政治活动的前记者龚惠欣也是周二被判处的其中一人。她拒绝认罪或提供减轻刑罚的陈述给法庭,被判入狱7年。

整个审判和交叉审问中,她反攻了检方对示威活动的定义,试图挑战他们的活动者动机观点,并质疑这个案件的根本假设。检察官主张47名在2021年被捕的活动家因组织或参选2020年的初选而犯下“颠覆罪”,这是一项非约束性投票,目的是挑选最具民主倾向候选人在香港立法会中获取多数席位。超过61万民众参与了投票。

“我拒绝认罪是为了捍卫那61万名香港人政治表达的权利——这一政权试图将其扭曲为47名外国洗脑、背信弃义的棋子。”龚惠欣在判处后发布声明于其Facebook上写道,“我们的真正犯罪在于,我们不满足于操纵性的选举中顺从,我们组织起来超越了政党的分裂,团结起来,并尝试突破。”

她在声明中引用白俄罗斯和俄罗斯反对领导人亚历山大·纳瓦尔尼的话语,呼吁读者“勇于行动”,被分享并评论数千次。一些人承诺将他们的生活依照她的话去行事。

在香港视觉艺术家、现居住台湾的韦思琪(Kacey Wong)看来,“龚拒绝认罪或寻求宽恕”意味着“这意味着她可能失去更多的自由”。因此,“她使我们感到,作为公民,我们有责任。”她说:“我们必须继续行动,支持香港,并通过他们的坚韧精神来维护我们的精神。”

鉴于情况的重大性,社交媒体上的用户纷纷以暗示的方式表达了对周二被判处的活动家的支持,这些活动家代表了香港从LGBTQ到劳工权益等多个利益团体和政治运动。

有人分享了电视屏幕播送法庭消息的黑白照片,而其他人发布了天气报告,将其与笼罩城市的沉闷氛围联系起来。一家商店甚至分享了被判决10年监禁的法律学者 Benny Tai 的书籍目录。

大规模逮捕及重判是政府让这些领导人远离公众视线的一种方式,Lai说,“但这也让人们想起了他们在争取香港民主时所做出的人道主义牺牲。”他是加利福尼亚大学亚洲法律中心的研究员。“这可以继续维持希望。”

《华盛顿邮报》的 Mahtani 和 Chiang 从新加坡和台北台湾撰写并报道了这一事件。余婷娜在香港也参与了报道工作。

在被问及如何将原稿翻译为更加符合中国人阅读习惯的方式,以下是一个可能的中文版:

【编者按】:面对集体镇压的高压态势下,香港社会仍显露出抵抗与不屈的微光。

在周二法院对数名最具影响力的香港活动家和民主象征进行审判并定罪后,一名女子在一架飞机舷梯上站立,并举起牌子写道:“正义永存,邪恶消逝。”她仅坚持了几秒钟就被持枪警察包围,随后被强行带入警车。该女子是被告之一——社会工作者林志勋的养母李月英,她的儿子因被判处四年三个月监禁而受到处罚。

据当地媒体报道,香港警方指控李月英犯有“公共秩序罪”,尽管如此,《华盛顿邮报》无法在周三直接联系到她。对于香港警局是否对这一事件作出回应尚不清楚。

然而,李女士的视频迅速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开来,提醒我们:即便北京在过去多年间致力于消除任何反政府情绪,并试图重塑这个城市以符合自身的形象,香港的抵抗火苗依然在燃烧。

这周展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曾经被誉为独立于普通法律制度典范的香港法庭如今成为了镇压的一部分。由政府任命的三位国家安全法官在周二对45名香港活动家判处最高十年监禁,罪行是参与一个无约束力的初选,这一事件被归类为非暴力犯罪。

同时,曾是《苹果日报》前出版人的黎智英本周开始为其一标志性案件进行辩护,在这个案件中,他的独立性成为衡量香港剩余司法独立性的指标。他即将年满77岁,并因涉嫌“与外国势力勾结”而被控违反国家安全法,面临终身监禁。

联合国特别专员对可能通过酷刑或其他虐待手段获得的指控表示关注,《华盛顿邮报》深入调查了此事。本月,联合国任意拘留工作小组认为黎应立即释放,并指出他是非法且任意拘押的囚犯。

此外,过去几个月中,人们因在社交媒体上的言论甚至仅仅穿着被视为“叛乱”标记的T恤而被捕入狱。

在香港于1997年重新交还给中国时同意享有“高度自治”的状态下,“一国两制”的安排旨在直至2047年保持司法独立和基本权利。然而,香港当局与北京方面始终坚持称这些自由依然受到保护,并认为被告是在法律框架下定罪而不考虑其政治信念,并强调这些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建表示:“我们坚决反对某些西方国家利用司法案件干涉中国内政、诋毁并削弱香港法治。”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环境下,一些活动家仍坚持坚定立场——以巨大的个人代价为代价。

曾因报道2019年大规模抗议运动而声名鹊起,并后来转变成为政治活动家的前记者龚惠欣也成为了周二被判处的人之一。她拒绝认罪或提供可减轻刑罚的陈述,最终被判处7年监禁。

在她的审判和交叉询问过程中,龚女士反攻了检察官对示威运动的定义,并挑战他们的活动者动机观点,同时质疑案件的根本前提假设。检方主张47名2021年被捕的活动家因组织或参选2020年的初选而犯下“颠覆罪”。这一非约束性投票旨在选出能够帮助民主派在立法会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最有可能候选人,超过61万民众参与了投票。

“我拒绝认罪是为了捍卫那61万名香港人政治表达的权利——这一政权试图将其扭曲为47名外国洗脑、背信弃义的棋子。”龚女士在其被判刑后,在Facebook上发布了一篇声明。她引用白俄罗斯和俄罗斯反对领导人纳瓦尔尼的话语,呼吁读者“勇于行动”,该声明被分享并评论数千次。

在前香港视觉艺术家、现移居台湾的韦思琪(Kacey Wong)看来,“龚拒绝认罪或寻求宽恕”意味着“这意味着她可能失去更多的自由”。因此,她认为,“这使我们感到,作为公民,我们有责任。”她说:“我们必须继续行动,支持香港,并通过他们的坚韧精神来维护我们的精神。”

鉴于事件的重要性,社交媒体上的用户纷纷以暗示的方式表达了对周二被判处的活动家的支持。这些活动家代表了香港从LGBTQ到劳工权益等多个不同的利益集团和政治运动。

有人分享了电视屏幕播送法庭消息的黑白照片,而其他人发布了天气报告,将其与笼罩城市的沉闷氛围联系起来。一家商店甚至分享了被判决10年监禁的法律学者 Benny Tai 的书籍目录。

大规模逮捕及重判是政府让这些领导人远离公众视线的一种策略,Lai解释道,“但这也让人们回忆起他们在争取香港民主过程中所做出的人道主义牺牲。”他是加利福尼亚大学亚洲法律中心的研究员。“这可以持续维持希望。”

Mahtani和Chiang分别从新加坡和台湾撰写并报道了这篇新闻。余婷娜在进行报道时也参与了此事。

【编辑注】以上翻译尽可能保留原文的语气与重点信息,并将内容调整为符合中文读者习惯的语言风格,旨在呈现一个清晰、紧凑且易于理解的版本。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85
原因:

这篇报道着重描述了香港的民主运动受到中国政府压制的现状,包括对反政府人士的判刑和逮捕、对司法独立的质疑以及公民言论自由的受限等。这些内容都展现出作者对中国官方政策的不满和担忧,  带有明显的负面情绪色彩。 
文章中使用了许多负面的词语,例如“严厉打击”、“政治打压”、“关押”、“限制言论自由”等等,  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的负面印象。  虽然文章最后提到了部分香港民众的希望与坚韧精神,但整体而言,文章的基调仍然是负面的。

原文地址:Amid mass repression, glimmers of resistance in Hong Kong
新闻日期:2024-11-20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