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顶尖学府ETH Zurich对中国留学生实施更严格录取标准

去年十月份,瑞士首屈一指的技术大学——ETH Zurich针对特定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硕士及博士项目,收紧了其招生标准。此举的正当理由在于遵循瑞士法律,旨在对抗国际间谍活动。受影响最显著的是来自受国际制裁国家的申请者,其中中国国籍学生占比尤为突出。自2023年以来,ETH Zurich共招收了1,300余名中国留学生,这一数字较之于2018年翻了一倍。

虽然目前瑞士其他大学尚未采取类似的政策措施——与位于ETH附近、同样拥有国际化特色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相比仍是个例外——但此决策已引发了对德国讲坛世界内高校如何在国家安全忧虑与追求跨域开放学术合作间寻求平衡的广泛关注。类似的做法已在全球其他地区实施。

例如,前任美国总统在离职前两年(即2020年)限制了在美国科学领域的中国研究生人数,其原因同样指向国家安全问题。特朗普政府之后继续实施此类措施,并在其任期内呼吁减少招收中国学生的数量,考虑到中国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中的关键角色。而对瑞士而言,其最高学府采取此步行动已引发人们思考,是否将会有更多的周边大学跟进。

尽管ETH Zurich的运作资金由瑞士政府提供,但该校在法律相关的国家安全问题上拥有自主权。自从至少去年起,该学院就讨论过此话题,当时它发布了一份报告表明,大量的国际学生和国际化定位使学校成为间谍活动的对象。新的筛选程序将影响那些产生“双重用途”技术(既有民用又有军事应用)的学生群体。这包括但不限于应用化学与物理、电信与信息技术、工程学、纳米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领域。

申请者现在不仅需通过学术资质评估,还需要根据其先前就读的大学及所获政府奖学金来评判。由中国政府提供奖学金的申请者的关注点尤为突出,因为有媒体报道指出这些受助人需签署忠诚承诺并遵循意识形态规定。

在ETH Zurich校园内,对此项新措施感到不满的情绪主要源自中国学生和研究人员群体中。“硕士研究生教学助理韦信周”在大学论坛上写道,这可能损害了学校反对歧视的声誉以及其国际定位立场。研究者金波描述称,这些政策与德国声称对其地缘政治议题保持中立的原则相冲突。

此外,此决策还促使一些学者怀疑,这一举措是否会成为更广泛先例的基础。据统计,2023年有近5万名中国学生就读于德国大学,其中大约10%至15%拥有政府资助的奖学金。被问及此事时,德国高校理事会发言人表示,“各所学校”正在讨论在风险管理框架内是否需要建立对学生的审查程序。根据“联邦教育和研究部”,更多学术机构正成立道德委员会和出口控制办公室等机制,以应对与外国学生有关的国家安全风险。

2023年,德国政府发布了一份文件,阐述了大学与中国学生合作的立场,明确欢迎中国学生在德国就读,同时表达了对中国军事利用科技与研究成果的关注,并呼吁大学考量这一风险。柏林自由大学的研究员杰罗恩·格鲁内韦尔根-劳(Jeroen Groenewegen-Lau)对此表示质疑认为这样的努力有些过于天真——问题不在于个别学生,而是中国“专制制度”逻辑使得那些不为国家战略目标服务的研究者难以生存。

尽管正式针对中国学生的政策尚未出台实施,但似乎已产生了一种遏制效应。根据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的数据,在2023年获得该组织奖学金的2,200名中国学生、博士候选人及研究者中,有四人的签证申请被拒。知情人士表示,总体上,被拒签的数量正在增加。这可能与对敏感领域非法知识流出的关注相关联。

柏林洪堡大学化学专业的研究生林阿米说,在过去两年中,申请德国签证的中国博士生遭受到了“不合理”和“过分严格”的审查。据她介绍,某些签证申请者的等待时间已膨胀至超过六个月。德国联邦外事部门表示,签证申请处理时间在个人间差异很大,并且没有记录。

就读于德累斯顿交通工程专业的赵明说,尽管可以理解这些发展的背景,但他也观察到欧洲对中国日益增长的敌意。“虽然我欣赏对安全性的考量”,他说,“但希望政策能够以不会不公平地损害真心学习者的方式实施。”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15
原因:

虽然文章主要讨论瑞士大学对中国学生的政策变化,但作者在报道中展现了一些对中国和中国学生的刻板印象或负面解读。 
例如:
* 文章提到“scholarship offered by the Chinese state are under particular scrutiny as media reports have suggested that recipients must sign loyalty pledges and abide by ideological rules.” 这句话暗示了中国学生受到政治控制,缺乏独立思考。
* 文章引用了Jeroen Groenewegen-Lau 的观点:“The problem isn’t individual students, it’s the logic of the authoritarian Chinese system 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for researchers to thrive if they’re not contributing to the country’s strategic goals.”  这句话将中国的学术研究问题归咎于中国制度本身,忽略了其他因素。
 
这些例子表明作者在报道中对中国存在一些潜在的负面偏见,导致我对文章中的情绪态度评分为25分。

原文地址:Swiss University Applies Stricter Measures to Chinese Students
新闻日期:2024-11-23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