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9气候谈判取得融资协议,但过程充满激烈辩论”

在上个星期天凌晨,阿塞拜疆巴库的联合国主办的气候大会上,参与国家达成了协议:将把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以推动采用清洁能源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流提高三倍。根据协议,在2035年以前,富裕国家承诺达到每年3000亿美元的支持水平,这比当前的目标1000亿美元有了大幅提升。

然而,独立专家评估指出,发展中国家的需求远不止于此,据估算,为确保全球平均温度不超过1.5度C,每年需投资高达1.3万亿美元来支持低收入国家的能源转型。这包括那些国家自身用于支出的部分和他们已经投入的资金在内。若超过这一门槛,则科学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将变得更为危险且难以逆转。

达成的协议呼吁私人企业以及国际贷款机构如世界银行等,以填补巨大的资金缺口。一些人认为此举可能成为发达国家逃脱责任的一种途径。

气候融资谈判的复杂性还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 几乎在峰会开幕前一天,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刚刚当选,普遍预计他将放弃峰会上就巴黎协定达成的所有协议,且宣布美国退出这一2015年旨在限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里程碑式国际气候协议。

2. 预计共和党领导的国会将会削减对乌克兰的资金支持,这使得原本应分配给气候问题资金的部分负担转移到了其他国家尤其是欧洲盟国身上,从而进一步减少了可用于气候项目预算的可用资金。

尽管如此,特朗普的当选也加剧了全球经济增长与依赖化石燃料之间的联系以及加速全球经济转型的重要性。许多参与者和外交官都认识到,在当前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大部分国家仍严重依赖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的情况下,这种转变迫在眉睫且至关重要。

这项协议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主要依靠外交层面的影响力推动执行。它是在长达两周的分裂辩论后形成的结果,涉及了谁应付费及支付额度的问题。联合国1992年制定的规定中,将某些发达国家(主要是西方国家)视为发展中国家,并将其他国家如中国和沙特阿拉伯归类为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地区的国家被邀请提供援助但无需承担经济义务。

然而,许多富裕国家认为这种分类已不再符合当前情况,应让包括中国、沙特等国家在内的地区共同分担气候变化资金需求。西方的企图将这些国家纳入发达国家行列遭到了强烈的反对且最终未能实现这一目标。

发展中国家还指责发达国家在未达到在协议中设定的支持水平前数年违约,以及利用国内政治因素来减少实际援助规模。谈判最后在周五截止日期之后延长了一天,总体上参与者对峰会进程感到不满,过程要么被故意拖延,要么只是显得混乱无序。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年的全球气温创纪录的上升之际达成这一协议,全球去年温室气体排放飙升至57亿吨的新高,且在接下来十年内减排幅度不大或几乎没有。联合国报告指出,若各国执行当前承诺减少国内排放,世界未来将面临平均温度升高2.7度C的局面。

各国预计将在此后几个月提交更新后的减排目标,以符合二月份的截止日期。所有关注焦点在于中国和美国这两家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它们的行为分别对各自国家在环境保护领域的贡献程度构成了测试。

去年迪拜峰会上,各国首次承认化石燃料与气候变化之间的联系,并承诺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向清洁能源转型。然而,沙特代表团特别努力地避免在最终声明中提及化石燃料问题,报告发现,沙特至今仍在联合国五个不同平台上推动这种做法以消灭任何确认减排承诺的语言。几名遵守外交礼仪的西方官员称,他们在巴库进行谈判时也采取了类似行动,试图逆转去年达成的协议。沙特官方在峰会上拒绝发表评论。

COP峰会的决策必须获得全体一致同意,这意味着地缘政治集团或个别国家能够展开强硬谈判,从而威胁到对话进程。在巴库的会议中,作为东道主的阿塞拜疆政府肩负起了构建共识的任务,在整个峰会期间,与会代表普遍对为期两周的延期至周五截止日期之前的缓慢进行和混乱状态表示不满。

峰会一开场便充满了争执。阿塞拜疆独裁总统伊尔汗·阿里耶夫在开幕演讲中指责西方国家及其媒体虚伪,指称欧洲购买大量来自阿塞拜疆的天然气并继续寻求更多资源的同时,“教导”阿塞拜疆减少对这类燃料的依赖。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30
原因:

尽管报道提到了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并且分析了其在未来减排承诺的期待,但并未对其表现做出直接的正面评价或肯定。 报道更侧重于描绘国际气候谈判中的博弈和分歧,以及中国和其他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责任和挑战。  因此,对中国的正面情绪较为有限。

原文地址:COP29 Climate Talks Get a Deal on Money, but Only After a Fight
新闻日期:2024-11-23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