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车厂商在欧洲市场持续遭遇挑战,其交付份额在十月出现下滑,这是在新关税生效前的一个重要阶段。MG、蔚来等制造商在欧洲电动车注册中占据的份额仅为8.2%,较9月份的8.5%有所下降,并且连续第四个月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这种增长停滞是自去年7月起开始的。当时,欧盟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设定了初步关税,导致进口费最高攀升至45%。从10月30日起,经过数月与中国政府的交涉和规则调整后,最终关税正式生效。“看起来中国OEM厂商在10月份没有像6月份那样推动大量销量”,Dataforce分析师Julian Litzinger说,“我们将非常关注接下来发生的情况。”

目前,中欧之间的贸易谈判似乎进展有限。双方正在讨论用价格承诺替代现行关税的方案,但尚未达成一致。据Bloomberg新闻报道,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措施尚在摸索之中。

尽管如此,比亚迪继续加强其欧洲市场地位。过去三个季度里,比亚迪的销量超越了MG——后者是长期以来在该地区最受欢迎的中国品牌之一。据统计机构Jato Consulting Ltd.的数据,在10月期间,比亚迪的销量增长超过一倍,达到4630辆,而去年同期为2297辆。

在欧洲市场布局方面,比亚迪采取了更积极的举措。其执行副总裁已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在欧洲,与当地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吸引了一些来自欧洲品牌如Stellantis等的高级管理人员。这表明了其对欧市场扩张的决心和长期承诺。

相比之下,MG(SAIC中国汽车制造公司的子公司)10月份销量下降56%,至3846辆,虽然总体领先于比亚迪,但在今年前十个月累计销售量方面落后于比亚迪约一倍。

此外,中国电动车在全球汽车行业的影响力并未减弱。例如,吉利宣布计划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建设一家改造后的工厂,用于生产电动汽车。

随着美国新总统的上台,预示着可能出台更多关税措施,这一趋势在未来很可能会继续。在中国企业的努力下,它们通过在当地建立工厂、合作伙伴关系以及分销网络等方式缓解了对国内汽车制造业的影响。

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的整体表现仍然面临压力。在主要国家如德国减少补贴以刺激需求的情况下,整个市场的表现不振。数据显示,虽然10月份电动车辆注册量增长6.9%,但全年累计同比下降1.7%。

政府在为电动车提供资金支持方面有所改变,这使得该行业的未来前景显得黯淡无光。例如,大众汽车正在考虑关闭德国工厂的可能性,并且斯特兰蒂斯集团已减少意大利Fiat 500电动汽车的生产,原因是在欧洲市场的销售情况趋缓。”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60
原因:

文章聚焦于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在欧洲市场面临的挑战,包括由于关税而导致的市场份额下滑、销量下降以及竞争加剧等负面因素。  尽管报道也提到了BYD的一些成功和中国车企采取的一些措施来应对挑战,但整体基调仍然是负面的。

原文地址:Chinese EV Makers Slip Further in Europe Amid Tariff Tussles
新闻日期:2024-11-29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