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向中国寻求波罗的海电缆事件合作调查
瑞典已正式请求中国参与合作,以对本月早些时候波罗的海水域内两根海底光缆突发中断事件进行深入调查。这两条光缆分别为 Arelion 和 C-Lion 1,一根连接芬兰与德国,另一根则连接瑞典至立陶宛,仅仅在24小时内相继遭到了破坏。
瑞典总理乌尔夫·克里斯蒂森(Ulf Kristersson)周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了这一请求:“我们已向中国发出正式邀请,希望协助我们的调查工作,以澄清所发生的事件。”同时,他表示已经要求该涉事的中国船只返回瑞典海域,以利于我们的调查。目前,这艘船只正在丹麦与瑞典之间的卡特加特海峡(Kattegat Strait)国际水域中停泊。
在光缆被切断事件发生后的数周内,美国已警告莫斯科可能针对关键的海底基础设施采取行动。
德国国防部长鲍里斯·皮斯特尔(Boris Pistorius)在当时强调:“没人相信这些电缆是无心之失损毁的。”
瑞典司法部门上周五宣布,国家反国际与有组织犯罪调查局已启动初步调查,涉及被切断的电缆可能存在的破坏行为。芬兰国家安全机构也跟进开展了调查。
船舶追踪数据从 Kpler 获取的信息显示,在上述每起光缆事件发生时前后,一艘中国散货船“毅本3号”均在相关区域内航行。该船只于事发前停泊在俄罗斯维斯托诺(Vistino)港。数据显示,“毅本3号”还穿越了波罗的海内的其他基础设施,包括四条天然气和石油管道、一条电力线路以及一条正在建设中的另一条通信电缆。
当有媒体询问此事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建表示未对此事有所耳闻,并强调中国的船只都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10
原因:
尽管文章总体较为客观,但作者在报道中强调了以下几点,从而带有一定的负面情绪: * **突出了中国船舶与事件关联:** 文章反复提及“跟踪数据将中国船只与事件联系在一起”,暗示中国可能存在某种责任。 * **引述瑞典政府官员的请求:** 报道以瑞典总理Ulf Kristersson的表态开头,他要求中国配合调查,并称船只需要返回瑞典水域进行调查,这表现出一种对中国的期待和要求。 * **引用专家观点:** 文章援引了德国国防部长Boris Pistorius的话说“没有人相信电缆是意外损坏的”,暗示了有意或无意的破坏可能性,并且将焦点指向中国船舶。 尽管文章没有直接指责中国政府或企业,但通过这些报道细节,作者对中国潜藏的责任倾向产生了较为明显的负面情绪。
原文地址:Sweden asks China to cooperate in Baltic Sea cable investigation
新闻日期:202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