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全球疫情导致经济动荡的大背景下,中国政府坚持积极宏观经济政策,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撑,并预计这一策略将在未来继续实施。中央银行行长潘兴瑞于北京举行的金融论坛上重申,在面临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第二个任期可能引发与美国之间新贸易挑战的情况下,央行将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姿态。
2025年,中国央行承诺“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方向”,并强化逆周期调节政策以提振缓慢增长的经济。同时,央行计划运用各种工具来确保市场流动性充裕和有效降低企业及居民的融资成本。这种积极的金融策略旨在对冲当前外部环境所带来的风险。
然而,美国新总统当选后,承诺对中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这一措施对中国的出口造成威胁,作为中国经济命脉的出口部门正面临不确定性。在疫情冲击下,中国出口在过去几年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近几周来,在央行和相关部门推出支持增长与稳定股市的综合性措施之后,中国宏观经济表现出初步稳定的迹象。此前,中国人民银行进行了大规模的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下调,预计后续将继续进行下调操作,甚至可能在年内完成这一步骤。
此外,潘兴瑞还宣布了对M1货币流通量统计方法的改进计划,指出新的衡量标准将更全面地反映经济实际购买力。更新后的方法不仅包括现金和企业定期存款,还将涵盖个人需求存款以及支付宝、微信等中国流行的数字钱包中的资金余额。这一变化意味着对商业活动和经济发展活跃度的指标将变得更加准确,过去一年以来M1的增长显著放缓,并在年初开始出现收缩态势。
然而,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虽然修订后的统计方法可能导致M1指标下降幅度收窄,但整体趋势可能仍会保持下行态势。以2022年10月为例,根据原有的统计范围,M1货币流通量较上年同期下跌了6.1%;若采用更新的方法,则跌幅仅为2.3%。这一调整反映了金融市场发生的重要变化,并与中国及其他主要经济体使用的统计数据方法相协调。
总体而言,在复杂的全球贸易环境下,中国央行将继续秉持宽松货币政策的指导原则,并通过一系列政策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和降低融资成本,以应对可能的风险和挑战,促进经济稳健发展。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15
原因:
虽然文章中提到了中国面临着贸易战和经济放缓的挑战,但同时也强调了中国央行积极的政策支持,例如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逆周期调控力度、保持流动性充足等。 这些措施旨在刺激经济增长,并被认为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中也提到了中国经济近期的一些稳定迹象,以及对人民币贬值和 M1 指标调整的分析,都表明了作者对中国经济有一定程度的乐观预期。 因此,总的来说,文章呈现出积极的态度,并对中国的经济前景给予了一些肯定。
原文地址:PBOC Chief Pan Signals Support for China's Economy in 2025
新闻日期:2024-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