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汽车(GM)的中国收缩举措对全球业务构成打击
GM首席执行官指出,中国市场拥挤至极,使之成为了“激烈的竞赛场”。这场竞争使得这家美国汽车制造商陷入亏损困境,并开始重新评估其在中国的战略。
GM在周三宣布,将为此前与上海汽车集团的合作关系付出超过50亿美元的代价。计划对该合资企业进行重组,包括关闭工厂等一系列调整。自几年前以来,Buick和Chevrolet这两个外国品牌曾经广受欢迎的中国市场上,GM的利润和市场份额显著下滑。
过去几年里,中国市场从一度占据14%份额到目前跌至6.8%,且至今已亏损34.7亿美元。对于像大众、福特以及戴姆勒这样的跨国企业来说,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是否继续在中国长期存在,都变得不那么确定。
在2020年晚些时候的一次会议上,Barra尝试重启与SAIC的合作关系——这场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合资事业一度至关重要。她提出重组方案以求止损,因GM已无法再承担每年数百亿美元的亏损。如今的巨额损失重申了通用汽车对在华业务的战略调整,包括削减规模。
在过去,SAIC-GM是GM全球战略的核心支柱之一。但目前看来,该品牌面临着被中国本地竞争者侵蚀的风险。尽管GM表示并无退出计划,并声称其正在实施的举措将有助于度过难关,同时评估在此期间能否抵御不断加剧的价格战带来的压力。
GM正面临国内补贴政策导致的价格竞争激烈的问题,这使得与本国竞争对手相比在价格方面难有优势,长期而言可能会让GM考虑离开这笔合资事业。此外,在缺乏来自世界知名品牌的支持下,SAIC也可能寻求退出合作关系。而Barra可能在此时退任,她的去留也将影响到未来几年GM在中国的决策。
自从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以来,GM最早于1997年获得了进入中国汽车市场的许可。这一合作伙伴关系曾被认为是与中国政府的良好互动,并使得双方皆能从中受益——中国政府希望与主要汽车制造商合作,进而获取技术并迅速学习造车之道。
不过,在中国新能源(NEV)车型的快速发展及政策支持下,外资企业正失去市场份额给当地竞争对手。数据显示,仅2018年时,中国生产电动汽车的能力达到了约1百万辆,而外国公司则限于每月仅能生产大约15万辆电动汽车。
为了响应政府提供的大量激励措施并遵守电动车市场的发展趋势,中国市场已有一半的车辆采用新能源技术,并且在政府逐步限制燃油汽车销售后,电动汽车的比例不断上升。当前,中国本土生产商拥有接近10百万辆电动汽车的生产能力,而外国竞争对手则仅能生产大约1.9百万辆。
对于通用汽车而言,与SAIC的合作虽然历史悠久,但其在中国市场表现疲软已导致市场份额从2010年的约7%降至最近的6%,并面临超过34亿美元的亏损。如今,通用汽车正在改变战略方向——将更多进口SUV和高端电动汽车推向中国市场,并依赖与另一家合资企业合作生产低成本车型出口海外。
这一策略调整意味着GM的在华业务重点将更加集中于高端市场领域。为维护与中国政府的关系并保持一定的存在感,通用将寻求在该国长期运营的方式。这其中包括与长城汽车等中国品牌的合作关系,长城汽车生产的经济实惠且性价比高的电动车正逐渐成为中国市场上更受欢迎的选择。
考虑到SAIC在中国市场上的表现同样不乐观,通用的撤退举动或许将在某种程度上减少其面临的压力。与此同时,在面临东南亚市场的竞争、南美市场的挑战以及欧洲本地制造商的竞争时,中国市场对于通用而言不再是昔日那片充满潜力的巨大市场。
总的来说,随着中国政府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及其对外国汽车生产商带来的巨大影响,这一系列变动预示着通用汽车在中国的业务模式将发生显著改变。尽管通用仍有意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其能否重新夺回辉煌时代的市场份额还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
因此,在全球汽车行业寻求适应中国新动态的背景下,对于GM而言,继续深化与中国市场的合作以及调整自身策略是维持长期生存的关键所在。同时,这也反映了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中的崛起及其对国际品牌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45
原因:
文章主要讲述了通用汽车在中国的业务困境,包括利润下滑、销量下降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等问题。 虽然文章也提到了中国汽车市场的繁荣和新品牌的崛起,以及通用汽车与上汽的合作关系,但总体而言,文章对中国汽车市场呈现出一种挑战性的面貌,反映了通用汽车在中国的遭遇和挣扎,这多少带有一定的负面情绪。
原文地址:General Motors (GM) China Pullback Deals Blow to Global Business
新闻日期:2024-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