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TikTok幕后战役被指导致亲俄罗马尼亚候选人意外领先”

罗马尼亚政府及外部专家指控一场暗中在TikTok上运作的宣传行动及其非法资金运用是造成一个极右翼总统候选人大幅上涨支持率的关键原因,目前他正在与另一位参选者进入本周日举行的两轮投票决选。

多份来自不同政府部门的秘密文件,在现任总统离职之际被解密,揭示了此次活动不仅触犯了多项罗马尼亚法律法规,并且有证据指向俄罗斯有可能是幕后操盘手。候选人的突然崛起在11月24日的首轮选举中使其获得约24%的票数,这一结果根据罗马尼亚信息服务机构的一份文件显示。

据称,这场高潮主要依赖于持续在TikTok上进行的运作,利用了影响力人士,并声称有部分影响者违法接受了资金支付,违反了TikTok政策以及选举法。虚假账号被用于宣传支持该候选人内容并使其看起来广泛受欢迎,这进一步刺激了算法增加曝光度。

官方资料表明,除了涉及一位罗马尼亚公民向TikTok推广特定视频之外,整个行动更可能是由一家数字营销公司,在外部国家的授意下进行的工作。候选人声称未花费任何广告费,并且根据TikTok的规定,禁止政治广告的投放。

这次成功的尝试,对罗马尼亚以及北约成员国民主社会而言构成了迫切的关注点;同时,它也直接反映了美国先前针对TikTok提出担忧的情况。后者要求其母公司必须在一个月内出售美国业务,这一法律目前已遭法院质疑并有望被新的华盛顿政府推翻或影响。

解密文件显示,俄罗斯对罗马尼亚实施的影响行动和其他攻击活动感到关注,尽管未直接指责俄方参与了候选人意外崛起的过程。鉴于罗马尼亚与乌克兰的邻国关系,该国在近期内成为了北约的重要据点。

此外,独立研究人员亦批评TikTok让这场竞选成功获得了支撑。根据欧洲数字媒体观察站的一份报告指出,候选人通过“直接推广和通过未被支付的影响者间接影响”得到了超过1.2亿次在TikTok上的浏览量,这些影响者通常缺乏适当的标识。

欧洲早期周四发布的一项关于TikTok的研究发现,该应用中存在超过100个显示出明显协调行为的账号,例如同步发布内容和使用候选人名称或头像作为个人简介。研究人员认为,通过搜索符合这些特征的新账号并全部删除他们,TikTok本可以轻易地制止影响活动的持续。

然而,仅当视频观看量最高时,部分被发现影响投票的账号会得到暂停处理,而其余传播相同内容的账号却仍然存在,并且有的在首轮投票后才遭到删除。一些账号在转变成支持候选人之前数年便通过不同的内容积累了大量的受欢迎度,在此之后它们突然转变为支持者的账号并清空了旧的内容。

研究人员指出TikTok账号时常发布关于候选人的正面视频、AI生成的内容以及针对LGBTQ+群体的激进图像,旨在引发强烈反应。它们还发布了虚假民调结果,显示候选人实际表现远超现实情况。

“在关键选举期间,TikTok未能及时执行其政策导致操纵行为持续存在,这凸显了它在防止破坏选举完整性的威胁方面与《欧盟数字服务法》要求之间的差距。”研究人员的报告如此总结道。该文件参考了《欧洲联盟数字服务法》中的相关条款。

欧盟委员会,即欧洲联盟的行政部门,上周已向TikTok发出了进一步要求信息的通知,以理解其如何管理影响讨论的风险。

此前获取给华盛顿邮报的秘密俄罗斯文件显示,克里姆林宫承包商仔细研究了如何在多个媒体平台上操纵讨论,并试图削弱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候选人Calin Georgescu被批评赞扬了罗马尼亚的前独裁者们,包括那些在二战期间拘捕犹太人的领导人,并因此引发了外界对于外来影响和黑客攻击可能性的调查。

宪法法院发现没有证据表明存在篡改实际投票行为。周二在欧洲议会的一次听证会上,与会人员建议TikTok可能违反了《欧盟数字服务法》中的规定,在选举宣传方面未能采取措施进行管理。

罗马尼亚于2004年成为北约成员国,并于2007年加入欧盟。

对于此事,TikTok对罗马尼亚当局表示未检测到任何秘密影响运动。发言人Nicholas Smith在发表声明时拒绝提供更详细的解释。

“大多数候选人都已经在使用TikTok作为平台,而获胜者则通过其他数字渠道竞选,”Smith说。“我们积极执行社区准则以反对选举错误信息和欺骗行为,并与选举委员会合作,在应用内启动了一个选举中心来提升可靠的信息。”

候选人Calin Georgescu将在本周日的决选中面对来自中间偏右联盟“拯救罗马尼亚”的Elena Lasconi。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0
原因:

虽然文章提到TikTok的背景是中国的公司,但文章主要关注的是罗马尼亚总统选举中对该平台的指责以及其潜在的政治影响,并没有直接评价或讨论中国本身。

原文地址:Covert TikTok campaign blamed in pro-Russian Romanian candidate’s surge
新闻日期:2024-12-05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