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百万读者沉醉于1945年的少女日记
### 引子:
“我整天学习。现在要去夜总会。”是日记开始时的一段文字。
另一条写道:“今天穿了粉红短裙和新打结上衣,戴着珍珠项链与耳环,我的头发呈波浪状,松散。”
### 正文:
这些来自蒂克托的日记记录并不属于发布者希莱娜·费拉奥利(Helaina Ferraioli),而是Charlotte Buchsbaum在1945年写下的。她以一个犹太少女的身份,在纽约度过战争末期的生活点滴,如今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共鸣。
### 原声回响:
这些日记展示的是,尽管时代更迭了79年之久,现代的网络用户仍能在Buchsbaum的生活片段中找到共通的乐趣与相似之处。她睡前整理发型、工作单调乏味的感受以及对战后世界的担忧都在日记中有记录。网友纷纷评论道:“不同时期的人类,其本质是相同的。”另一条留言则惊叹:“阅读历史的真实体验,这是我所见过的最美好的事情。”
### 时光重逢:
Eric Kaplan 是Buchsbaum日记作者的儿子,在其母亲去世十年后发现了这本日记,并被深深感动。尤其令人动容的是年轻女性对这些文字的强烈共鸣。
### 家族珍宝与意外走红:
该日记最初由Buchsbaum的祖父拥有,她的节俭之母则修改了日期并从1945年3月至9月录下了自己的生活。费拉奥利于2019年在一次遗产销售中购买此日记,并发现Buchsbaum曾提到的“A Tree Grows in Brooklyn”一书。
### 知识传承与历史共鸣:
通过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这本日记意外地吸引了300多万网民关注。Lisa Keller教授指出,“个人叙述即使看似平凡琐碎,也极具吸引力”。Karissa Haugeberg则评论道,“激动人心的不仅是它提供了活生生的历史证明。”
### 从文字中发现生命:
费拉奥利被这些记录带入了一个只听说过的时代:在那里,街道仿佛家族之延伸,社区是生活中心,在和平来临之夜,他们自发地举行庆祝活动。
### 联络作者与传承历史
面对众多试图联系作者、找到后代的网民来了解这本日记,费拉奥利虽然被淹没在信息请求中,但她选择不主动提供帮助。然而,通过日记分享,Eric Kaplan也找到了他的母亲Charlotte Buchsbaum(婚后名字为Kaplan),并在那特别的一夜中发现了儿子Morty对她的保护。
### 小结:
这些文字不仅揭示了一段历史的切片,也让人们从另一个时代和角度感受到了生活的普遍性。通过这样的故事传递,历史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故事,跨越了年代与空间的界限,在不同的人们中找到了共鸣。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0
原因: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美国一位年轻女子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她从一家旧书店购买的1945年一本纽约犹太少女的日记,并引发了许多人的共鸣的故事。 文章没有涉及中国任何方面的信息。
原文地址:Millions are reading a teen’s account of life and war. It’s from 1945.
新闻日期:2024-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