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一月出口增长,因企业加速向美国出货以规避特朗普关税”
《供货线》是一份追踪全球贸易的每日通讯。中国企业在11月份加快了对美出口步伐,以避开可能加征的新关税,导致出口额上升,同时进口意外下降,这表明国内经济继续显示出疲软迹象。
中国11月出口同比增长6.9%,达到约702亿美元。而进口则跌落近4%至634亿美元,这是自2022年春节假期后最大的跌幅。对东南亚的出口规模达到了创纪录水平,并与美国之间的贸易额达到了历史新高,可能是中国企业为了在1月20日特朗普回归白宫前将商品运送到美国。
同时,出口也得益于中国公司转向海外市场以应对国内需求下滑的问题。尽管这样的强劲销售为经济带来亮点,但也促使其他国家采取措施对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进行限制。
今年,中国经济持续依赖于制造业和出口,而国内需求因房地产危机和消费信心低迷等原因疲软。政府的刺激政策主要聚焦在生产者、基础设施建设上,尤其是在电动汽车、太阳能与电池等产业。然而,在特朗普有可能再次征收10%关税威胁下,经济学家呼吁中国政府采取更侧重消费者需求的政策。
中国领导人周一作出多年来最强有力的经济增长承诺,誓言在来年采用“更加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扩大国内需求并提振消费。然而,进口意外下降表明了国内需求的虚弱,数据显示,进口已连续26个月下滑,尽管政府近期试图稳定经济与刺激需求。
面对可能加剧的需求下滑压力,更多国家可能会提高关税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中国竞争的影响。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或会加大这一可能性。如今,中国的商品出口已经销售给全球近170个国家和地区,是自2021年以来最高的水平。即便没有加征关税的风险,每年11月通常会出现出口增加的情况,因为境外进口商急于在假期之前补充库存。
与此同时,最近几个月中国港口的集装箱处理量持续增长,并且国际航空货运量于11月中旬达到历史高位,这反映出对高价值商品的需求正在上升。此外,低成本电商平台Temu和Shein在美国市场显示出强劲的销售增长,在11月份录得显著涨幅,可能意味着太平洋两岸的小型包裹运输需求有所增加。”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5
原因:
报道中描述了中国11月出口增长、企业积极应对美方关税等现象,展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同时也指出中国政府出台刺激政策、加大对消费市场的支持等措施,展现出中国应对经济挑战的决心和信心。 虽然报道也提及了中国国内需求疲软、通货紧缩等问题,但总体基调还是积极向上的,侧重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潜力。
原文地址:Chinese November Exports Rise as Firms Rush to Get Ahead of Trump Tariffs
新闻日期: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