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出乎意料地在11月有所放缓,与此同时生产者价格指数(PPI)降幅收窄,这反映出近期的刺激政策对经济影响复杂多样的情况,即将于本周关键决策会议上受到审视。

数据显示,CPI以低于预期的0.2%年增长率上涨,为自6月以来最低点。而PPI则轻微上扬。生产者价格指数在连续第26个月下降后,记录了比上月稍快的下降速度,达到了-2.5%,但仍处于负增长区间。

上述官方周一发布的数据综述显示,北京实施的措施虽稳定了市场情绪,但尚未扭转通缩趋势。

这一读数发布之前,在党最高决策机关——政治局预计举行传统的12月经济会议之际。紧随其后的是于周三召开的重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较低的通胀可能加大在12月采取进一步政策刺激措施的压力,”瑞士私人银行联盟的高级亚洲经济学家指出。

市场反应相对平淡,股票指数在数据公布后逆转早盘涨幅,午后市值下跌0.5%。港股中国企业指数同样震荡,最终跌幅为0.6%。许多人预期本周将发出强烈信号,表明需要加大刺激力度以实现与今年相仿约为5%的增长目标,尤其是在北京自9月底推出广泛政策包来捍卫此目标之后。

面对特朗普政府选举后可能加征的关税,中国必须做好准备和应对出口冲击——疫情爆发以来经济的关键增长支柱。主要官员们肯定会在2025年面对外部不确定性时“着力提升国内消费”,澳新银行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如此表示。但他补充说,要实现持续改善需整体推动经济及房地产市场逆转颓势。

展望明年的政策方向,决策者已经规划了加大财政刺激和扩大政府家电及汽车购置补贴计划的策略。近期这些补助对消费增长有所提振,但影响可能暂时性。

预计中国央行将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通过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来释放银行放贷能力。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已在近期几周被广泛预期。一些华尔街机构也预测中国将首次降息于明年的10月份。

食品通胀放缓成为11月物价增长的主要拖累,猪肉、蔬菜及水果的价格大幅下滑,原因是夏季暴雨对农产品生产的影响有所消退。汽油价格和汽车、家电、房租及旅游服务的降价也影响了整体消费者价格指数。

国家统计局首席统计师董丽娟指出,消费价格上涨略缓的原因包括当月气温较高以及旅行需求下降;而生产者价格的上涨则得益于房地产及基础设施项目加速扩张,尤其是水泥、非铁金属和钢铁等工业产品价格有所改善。

核心CPI的增长及其与PPI下降幅度缩小的现象表明,在一系列政策刺激下企业与家庭信心恢复的速度较快。然而,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意愿仍显不足,私营投资预期依然疲软,房地产市场仍在深度调整之中。”

经济活动最近趋于稳定,但复苏力度不足以推高通胀。“中国需要更强有力的财政措施才能摆脱通缩环境。”Pinpoint资产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如是说。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5
原因:

文章中虽然提及了一些积极的迹象,例如:
* 刺激措施稳定了市场情绪
*  企业信心和消费信心有所恢复
* 部分行业价格上涨
* 房地产和基础设施项目加速推进
但总体上文章还是较为谨慎乐观。 
* 核心通胀依然温和,远未摆脱持续低迷的局面
* 经济复苏力度不足,无法显著推动通胀上升
* 物价下跌因素多于上涨因素
* 对明年经济增长前景仍存在担忧
因此,最终得分偏向积极但并未达到完全乐观的高度。

原文地址:China Consumer Inflation Slows Despite Stimulus to Support Economy
新闻日期:2024-12-09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