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十年里,香港并购市场的活跃程度有望达到高峰,涵盖护肤品牌到仓储运营商等多个领域的香港上市企业均涉及并购交易。这一势头也带动了竞购现象的升温——一些公司为了争夺资产而展开激烈的角逐。

本周三,《彭博社》报道指出,中国的一家电信运营商可能面临美国私募股权基金的挑战,后者正在与中资投资者云视资本接洽,考虑发起一项联合收购行动,以应对另一方已经提出的竞购提议。

根据《彭博社》整理的数据,在过去的几年里,香港上市企业并购交易总额已达到创纪录的380亿美元,这比2017年的水平高出不少。其中包含了通过合并打造中国最大券商的一笔巨额交易——这涉及了两家较小的竞争企业的整合。

此外,市场焦点还集中在了一些如包装公司等实体上,其少数股东之间激烈争夺公司控制权的情况层出不穷。例如,在一场竞争中,该公司的大股东接受了国家支持的财团提供的报价,但未能获得足够的股东批准,这一情况在9月份发生,并可能为另一个潜在收购者(ORG)打开了空间。

无论是哪一方最终获胜,如果这些交易能够顺利进行且遵守香港并购规则,则可能会引发更多对公众股东的非传统投资策略。投资银行分析师Kavanagh指出,这将对本地股市构成积极的催化剂效应——他同时担任BDA香港办事处和工业部门主管一职。

尽管近期股市有所回升,但该指数仍然低于全球主要市场的市盈率水平,在S&P 500指数上约只有其一半的价格。这意味着在香港市场中依然存在价值投资的机会。

另一个活跃的交易领域是大型股东通过私有化战略从公开市场撤回公司的举动——这些公司通常在其股票估值低于其它交易所时做出这样的决定。护肤品牌L’Occitane International SA的创始人就于今年早些时候将其公司从香港股市私有化,交易价值高达64亿美元。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投资者对香港上市实体物流房地产企业提出了私有化的意向——这一举措意在避开市场波动,利用低迷市场环境实现公司的私有化。

LSEG亚洲太平洋事务部高级经理Elaine Tan指出,香港的私有化趋势增长主要受到市场估值较低和流动性不足等因素的推动。她预测这种趋势将在明年继续,以规避市场的不确定性,同时抓住当前低谷期投资机会、将公司纳入私有化行列的可能性会更高。

整体来看,在当前全球金融市场环境下,香港并购活动显著增强,并在一些关键领域引发了激烈的竞争态势。市场参与者正密切关注这股热潮的走向及其对本地股市乃至全球经济的影响。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40
原因:

文章主要聚焦于香港的 M&A 热潮,并将其与中国市场状况联系起来,例如提及了中资机构参与竞争、中国上市公司成为收购目标等情况。 
虽然文章没有直接描述对中国的正面评价,但通过强调 M&A 活动繁荣、资本流入活跃以及市场价值提升等信息,间接地展现出对中国市场的积极展望。  
因此,打分定为60分。

原文地址:Hong Kong’s $38 Billion Year for M&A Sparks Rare Bidding Wars
新闻日期:2024-12-12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