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波罗的海下本月的两根光纤电缆遭到切断时,欧洲官员迅速作出回应,有观点认为这是蓄意行为。他们派遣了海岸警卫队拦截一艘中国籍商船,其政府怀疑这艘船只与此事件有关。
然而,那已是23天前的事了。
到今天为止,这艘名为“义鹏三号”的船舶依然停泊在波罗的海上,受轮换式的海岸警卫队监控。同时,瑞典、芬兰和立陶宛都在进行调查。但若官员们获得了更多的线索来了解电缆事件的具体情况——或该船是否卷入其中,他们并未透露。
被问及最新进展时,瑞典外交部引用了上个月的声明,称需要“等待这次调查的结果”。瑞典检察官发言人重申此事正在联合调查中,但他表示暂无更多详情可提供。中国外交部尚未对问询作出回应。
对于“义鹏三号”这艘船舶的神秘事件发生在欧洲持续紧张的背景下尤为引人关注。近期发生了多起被认为由俄罗斯策划或与之有关的破坏性活动,包括纵火、破坏和人身攻击等。
欧洲官员将其中一些事件,比如上个月一桩企图在飞机上放置燃烧装置的阴谋计划,归咎于俄罗斯。上周,爱沙尼亚官方描述了俄罗斯军事情报部门策动当地人实施破坏行为的计划,其中包括打碎爱沙尼亚内政部长及其地方新闻编辑的车辆窗户。
美国助理国防部长克里斯托弗·P·梅尔在《瑞典日报》本周的一篇访谈中说:“鉴于其在乌克兰遭受挫败后难以与美国军力匹敌,俄罗斯意识到需要寻找其他方式来对西方国家施加压力和破坏。因此,我们预计会看到更多类型的破坏行动及其他颠覆性或颠覆性的事件。”
波罗的海地区尤其成为各种地缘政治算计的焦点,大部分与西欧和俄罗斯之间的竞争相关。北约经常派遣战斗机拦截飞越波罗的海上空的俄罗斯军用飞机,并且每年秋季,西方盟国在该区域举行大型海军演习,称为“冷冻暴风”。
2022年夏季,北溪管道下的爆炸切断了连接欧洲西部与俄罗斯天然气供应的关键部分。美国情报部门评估认为是亲乌克兰团体实施了攻击,但细节稀少。
两个波罗的海底电缆的确切责任方尚不清楚。这两条电缆被切断后不久,德国和芬兰外交部罕见地发表联合声明警告称“恶意行为者针对欧洲关键基础设施进行混合战争”。
德国国防部长博尔斯鲁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没有人会相信这些电缆是意外被切断的。”尽管调查人员仍未排除事件确实是事故。
台湾当局曾暗示中国船只可能故意锚定在错误位置,以截断服务于台湾的电缆。去年,一艘名为“新新北极熊”的中国籍船舶在其锚链划动下切开了芬兰与爱沙尼亚之间的天然气管道。该船在相关部门有机会调查之前便驶入国际水域,官员们似乎不愿意给予同样的机会给“义鹏三号”。
这艘集装箱船于11月15日从波罗的海沿岸的俄罗斯乌斯特-卢加港起航,根据商业船舶追踪机构Marine Traffic的数据。它穿越了几乎整个波罗的海上。第一条连接立陶宛与瑞典的电缆在17日上午被切断;第二条连接芬兰和德国的电缆在第二天清晨遭到剪断。
对“义鹏三号”的公司宁波义鹏海运有限公司进行的电话采访无人回应,但中国方面称政府正在与丹麦和瑞典就此事保持沟通。
上个月,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说:“中国始终支持与其他国家合作,按照国际法维护国际海底电缆和其他基础设施的安全。”
自23天前被扣留以来,“义鹏三号”一直停泊在丹麦和瑞典海岸之间,大致位于哥本哈根西北约60英里的卡特加特海峡。最近Marine Traffic更新显示,附近有德国和丹麦海岸警卫队船只。上周,跟随“义鹏三号”的瑞典海岸警卫队船只离开该区域。
瑞典海岸警卫队发言人马蒂亚斯·林霍姆表示:“鉴于局面处于静止状态,并且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我们正在调配资源执行其他任务。”
没有对船舶如“义鹏三号”设定停留时间限制,林霍姆先生说。如果船长希望的话,可以为船员提供额外的物资供应。
这表明事件仍在持续,等待进一步的发展和调查结果。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30
原因:
虽然文章总体呈现客观冷静的新闻报道风格,但一些细节体现了对中国的负面情绪: * **强调船只“被halt”**: 文章反复使用 "halted" 和 "anchored" 描述中国船只的状态,带有被动的意味,暗示着中国船只受到限制,无法自由航行。 * **突显先前类似事件**: 文章提及过去中国船只在海域砍断管道和电缆的案例,强调了中国的潜在风险性,并暗示此事件可能并非偶然。 * **缺乏中国回应**: 文章指出对中国外交部评论的请求没有得到立即回复,并用“Chinese officials have said…”来描述中国政府的表态,语气略带含蓄和等待态度。 虽然这些细节并没有直接指责中国,但总体的叙述方式和选择性的信息呈现给读者一种中国船只存在潜在问题、可能造成破坏,且对事件缺乏及时回应的印象,从而引发了负面情绪。
原文地址:Chinese-Flagged Ship Suspected of Cutting Cables Remains Halted Weeks Later
新闻日期:202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