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政府出台了经济刺激措施,中国通货膨胀在年底仍接近零增长,进一步减弱,连续第四个月放缓,这对于政府旨在消除通货紧缩、刺激需求的努力来说是一次挫折。12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1%,与彭博社调查的经济学家预测中位数一致。工厂通货紧缩延续至第27个月,尽管生产者价格指数(PPI)降幅放缓至2.3%。中国国家统计局周四公布了这一数据。
中国通货紧缩压力的持续存在,与其他主要经济体形成鲜明对比。美国联邦储备官员对通胀高企发出警告,而欧元区上个月的物价增长也有所放缓。北京方面担心,根深蒂固的物价下跌循环可能会长期抑制家庭支出,并严重损害企业收入,从而抑制投资,导致进一步的减薪和裁员。
花旗集团的经济学家表示:“国内需求的改善是通货再膨胀的必要条件。”他们还表示,官员们可能会继续采取反应性措施,并补充说,“但我们会保持对政策的现实预期。”
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一个更令人鼓舞的迹象是,核心CPI(不包括波动较大的食品和燃料价格)同比上涨0.4%,连续第三个月回升,达到7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全年来看,消费者价格仅比2023年上涨0.2%,远低于经济学家在2024年初预测的1.1%的涨幅。
国家统计局首席统计师董丽娟表示,12月份消费市场总体保持稳定,但食品价格的年度下降对整体指数构成拖累。她还将PPI的月度下降归因于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和部分行业的季节性放缓。
彭博经济研究的数据显示,最新的通胀数据显示,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减指数(衡量经济整体价格的更广泛指标)可能连续第七个季度下降。花旗经济学家在周一的一份报告中表示,2025年可能连续第三年保持负值,这将是自1960年代初以来最长的一次。
数据发布后,中国股市跌幅收窄,沪深300指数在早盘下跌0.5%后基本持平。上个月,由国家主席习近平领导的官员们将刺激消费和国内需求作为今年首要任务,这至少是十年来第二次。他们承诺将增加公共借款和支出,并放松货币政策,以刺激2025年的经济增长。中国正在扩大补贴消费品的计划,并增加对工业设备升级的资金投入。官员们周三表示,更多产品将有资格获得补贴,电子信息和工作安全等领域的公司也将获得今年的支持。
但包括摩根士丹利的经济学家在内的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政府将面临一场长期的经济再通胀和转变市场情绪的战斗。法国兴业银行大中华区经济学家表示,“这不会消除通缩的担忧,我们看到住房商品和服务以及医疗保健等项目的广泛下降。”
对于中国人民银行而言,物价上涨的缓慢步伐可能会增加支持放松货币政策的理由。这可能会加剧央行在支持增长和减缓人民币贬值这两个相互冲突的目标之间的紧张关系。此前,官员们表示,他们准备通过降低利率和降低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来进一步放松政策,以释放资金用于贷款和投资。香港ING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表示:“我们认为,CPI的发布不会成为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放松政策的主要催化剂,但这无疑为今年进一步降息和降准提供了又一个有利的数据点。”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40
原因:
文章主要关注中国的通缩压力和经济面临的挑战,虽然也提到了政府的刺激措施,但整体基调偏负面,显示出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担忧,以及对政策效果的质疑。例如,提到通缩持续、GDP平减指数连续下降等负面经济指标,以及经济学家对政策效果的担忧。
原文地址:China’s Inflation Ends Year With Drop Near Zero Despite Stimulus
新闻日期:2025-01-09